> 中国新闻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诗高层

2024-05-20 12:54 来源:综合

——许峰诗歌研究第二部《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赏析系列十八章

文/邹中海

如果要在诗人中选一些硬汉,那一定要选许峰老师,因为他在任何时候,都能尽显英雄本色;如果要在诗人中选出一些影响力大、传播率广、最受老百姓喜欢的诗歌作品,那更少不了许峰老师,他的作品,已成为当代诗歌的新引擎。

他的诗歌,既有魏晋风骨,又有士人情怀,融通俗性、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古典美和现代性于一体,作品张驰有度,丰富多彩,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许峰诗歌,深受读者朋友们的喜爱。很多前辈作家、领导、文化大咖,如鱼志清、余斯文、白勇、王建国等纷纷出手,为他的诗歌写评点赞,摇旗呐喊。其中有些老师,或以他的诗歌为赋,诗文唱和;或以他的诗歌为内容,直接写成书法作品。

今天的讲解,主要讲许峰老师诗歌第二部《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赏析系列十八章,同时由此延伸出他的性情和人文底色。

一、惟大英雄真本色

许峰老师很多的诗学观点,都出现在他的诗论或日常交流中。他的观点形成后,基本上不会变化。他的这些观点,也是他深思熟虑后所形成的诗学思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比如他通过多年的写作经验和具体实践,得出“崇古但不固古”的理念;比如他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反对大白话、“拼盘式”的语言入诗,都表明一位学者型诗人的博学、担当和开创性的精神。由此也产生了很多惊艳的诗句,成为读者朋友们首选的座右铭。比如“一树赤焰惊世俗““自是洁来而洁去”等等。

在他的指导下,笔者一直在探讨的许峰诗学,也有意识地由狭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逐步扩展到更为广阔的、诗歌以外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之中!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论世”颇不易,“知人”尤其难。但对许峰老师,笔者自认为是比较了解的,他心怀苍生,性如烈火;不装不作,知行合一。很少见他说违心话,包括在评价诗歌方面,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比如他在许峰诗歌研究院,就曾多次表明“诗要以立意为先,不喜欢那些大白话、拼盘式的诗歌。”真正做到了人格与学问的完美统一。

朱光潜先生在《人生的艺术化》一文中指出:“一首诗或者是一篇美文,一定是人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他接着说:“惟大英雄真本色,所谓的艺术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他说:“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只有当一个人的艺术水平达到了醇化之境,才能知行合一,体现本色,修辞以立其诚!

二、雷霆之怒只为诗歌回归

在《许峰诗论》中,有一段文字慷慨激昂,正气凛然,笔者深以为然。这段话是对诗歌界的丑恶现象做了毫不留情的揭露:

“现实的诗坛,大量充斥着“小我”作品,很多诗人成天沉醉于自我感觉中。所创作的诗歌,既没有“道”,亦没有“志”,表现的是一些狭隘、低级、无聊的情态与趣味。我就曾读到一位所谓的大诗人的“作品”,把拉一泡尿的弧度都写成了一首诗。无独有偶,看看著名作家贾某某的女儿、某文传学院教授贾某某的《雪天》:“我们/一起去/尿尿/你/尿了一条线/我/尿了/一个坑”。读后,不知所云!更不知其意,给人的感觉就是恶心作呕!舒乙说:“文学价值和意义,绝不是消遣和游戏。”舒乙的话也适用于所有的文艺创作,因为艺术的作用,也绝不是激起马戏团式的围观和轰动,而是心灵的慰藉、重建精神生活的契机。像贾某某之流的所谓诗歌,除了引起人们的“围观”与“好奇”之外,又能带给人们怎样的益处?再看看昔日没有上过学堂的军阀张宗昌的《混蛋诗》:“你叫我去这样干,他叫我去那样干。真是一群大混蛋,全都滚你妈的蛋。”这首诗语句虽显粗鲁,但是态度非常凸显,针砭直截,爱憎分明。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可谓是高下立判,优劣在目啊!可见现在的诗坛,充斥着一些“自我陶醉”的“小我”之徒,写诗的人比读诗的多。他们写诗的目的,不是写给人看的,而是为了摇头晃脑如拨浪鼓般的自我陶醉,完全失去了文学创作的根本意义,背离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学艺术是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我曾就此现象发出了感叹,写了一首《诗叹诗》加以批驳并表达出我的诗学观点:

“行文立意当为先,千古流传靠民间。

妇孺相诵方绝句,顾镜穷酸能几年?”

现在许多人的诗歌创作完全背离了这个方向,诗歌的主题和内容根本不关心百姓的疾苦和社会的弊端,其遣词造句如此这般岂不将诗坛带入死胡同!”(见《许峰诗论》233页)

三、诗歌语言的来源与特点

诗歌的语言有类似于绘画的特点,新颖、形象、准确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形象性和准确,就是对事物进行准确的描绘;新颖则是指事物的角度描绘新,有时也指事物新。诗歌语言应该还要有与音乐相似的特点,比如节奏、气韵、韵味等;除此之外,诗歌语言还要具有舞蹈的美感,比如跳跃、回环、起伏、动静结合等特质,诗歌语言的跳跃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声调、词性的变化来表现,使文字产生跳跃感,比如“它们她们他们“就是利用词性(意象)的不同来产生节奏与跳跃;再以许峰老师的诗句举例:“大刀专斩硬骨头,杀虎劈狼写春秋。““杀虎劈狼“,就是利用词性的变化来产生物象不同的跳跃;第二种,就是合理的分行、断句等方式来产生跳跃。(这种方式主要对现代新诗有效,因为古典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断句和分行!)诗歌语言除了上述这些特点,还是不够的,因为诗的最终目的,是营造意境,所以必须让语言产生言外之意,即张力。要想成就一首好诗,必须与各种修辞的配合,比如引申、挪喻、反讽、借代、指桑骂槐、正话反说等。现在网络上的一些段子,尽管不含诗意,但修辞手法的应用比较好,利用了反讽手法,进行了反话正说,比如:“我今年的月工资涨了三十块,三千八了,一家五口,怎么用都用不完。”就是利用与实际相左的冲突来表达现实的反衬。诗歌有了这些综合特质之后,才会产生诗意,因此被称为“诗家语。”

许峰老师的诗,首首经典,就是他的诗,全都是诗家语言的构筑。今天要讲的这四首诗,大家可以尝试解读:

其一、咏太姥山

方士指引结神缘,太姥荣升晋仙班。

纵使景色如画卷,天不作美难名山!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其二、咏梅峰

碧水轻舟上梅峰,一览千岛入画中,

薄雾轻纱仙人醉,守得瑶池感天公。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其三、咏神农架

峰秀谷幽风光旖,天下名山共此奇。

自从野人踪迹显,世间竞为神农迷。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其四、咏吕梁山

一代女皇出吕梁,尘封濮玉亮四方。

文星武英耀华夏,更数今朝著荣光。

一一庚子年冬日于惠州

四、许诗语言的魅力与形成

在讲这几首诗之前,我们要讲一讲现代诗歌的发展状态。因为从严格意义方面来说,许峰老师的诗歌语言,是融合了现代新诗和古典美学的元素交织而成的。从他推崇闻一多先生的诗歌美学来看,他的诗歌语言就已奠定了他诗学体系的基调。因为闻一多先生也是白话诗歌的倡导者,和徐志摩、林徽因等都是新月派的创建者之一。

中国现代文学发韧之初,是白话文蓬勃兴起的时代。一批重量级的作家、语言学者、教育家如鲁迅、老舍、朱自清、沈从文、钱钟书、茅盾、徐志摩、周有光、王力等人,都主动规避了文言文写作,尽量使用明白晓畅的大众语言,这种大众语言,是全民都能够读得懂的。这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更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但是正像事物的一体两面一样,有利有弊,大白话使语言从雅走向了俗,所以对诗歌来说,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因为诗歌短小,讲究的是含蓄典籍和信达雅,如果完全是大白话写作,无法体现出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当时很多大学者,也都是反对用大白话写诗的,其中包括大教育家季羡林、梁实秋等老先生。梁实秋老先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现代新诗实际就是用中文写的外国诗!”

许峰老师深耕文字多年,从军从文四十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坛、军队里的一支笔。他多次告诉我,诗歌要有诗歌的语言,并要我以诗歌的语言为题目写篇文章或做一个章节,他说:“这个题目实际上就是炼词炼句的问题,无论古风、格律还是新体都有这个问题,大白话排成诗模样实在太低俗。”除此之外,他认为,诗歌要有意味意境,从他回复一位诗友的话中就可以看出,许峰老师对诗歌的语言是多么重视:“我觉得:诗歌无论什么体裁(哪怕是没体的顺口溜)都应该是灵魂一动、有感而发的产物,这样的诗歌才会引起读者、尤其是普通妇孺的共鸣!如果为了某种需要而把大白话或华丽词藻硬拼凑成诗歌模样,那怕体裁把握再严谨也只是自我陶醉或顾镜自赏(自怜)!”

这个必然涉及两个要素,一个是本土资源,一个是西方传统。20世纪以来,中国诗歌在继承传统和借鉴西方语言观念、音乐观念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现实意义很强的语言艺术原理。比如胡适之“自然”,徐志摩之“内在的音节”,闻一多之“三美”,穆木天之“纯诗”“兼造形与音乐之美”,宗白华之“音律的绘画的文字”,梁宗岱之“创造新音节”,叶公超之“语言的节奏”“歌调的节奏”,刘半农之“语音”“声调”,赵元任之“国音新诗韵”,郭沫若之“外在韵律”“内在韵律”,艾青之“口语美”,何其芳之“现代格律诗”,卞之琳之“新格律诗”,如此等等。现在再加上许峰老师的“意境语言说”,实则已生成了百花齐放的语言理论。这些理论,是建立在多元一体的基础上的,也不再完全是古典意义上的“诗词格律”,而是融入了时代元素、古典美、甚至包括西方美学的一些因子,所以,我们把许峰老师的诗歌体系、包括他的语言特色,定为诗歌世界里的第三条路,是非常准确和恰当的。

诗歌语言有绘画相似的特点,但它同时融合了音乐的节奏、舞蹈的动静、以及思想的张力、细节的呈现,并且,它不像散文、小说等文体语言一样要有连词、副词等的要求与限制。举个很明显的例子:“把七个鸡蛋放到篮子里,”这肯定不是诗是吧?!“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诗句,谁都无法反驳。再比如“春天到了”,很难联想到诗意,因为这个是散文语言,没有锤炼成诗句,如果要锤炼成诗句,应该这样表述:“陌上青青柳色新!”这些例子,可能过于抽象,一些读者朋友,理解不了,那我们就以许峰老师的那首知名度很高的诗,《昨夜暴雨》来再次举例: 

《昨夜暴雨》

文/许峰

雷声阵阵贯长空,电鞭狂挥裂苍穹。

天公何如撕心肺,震怒凡尘多妖风!

一一草就于2024年4月26日广东暴雨之夜

在这首诗中,诗句中没有任何一个连词、副词,也没有任何一个定语、状语,所有的词语,都是意象的直接并置,都具有同等的表达主体的关系,比如:“雷声”“长空”“电鞭”“苍穹”“天公”“心肺”“妖风”等,这些词语,它们冲断了语法链条的捆绑,都能够从自身的形态特征显示出各自的表现意义,因而也就产生了比白话重得多的语言张力。如果这首诗写成:“天上打雷,闪电飞舞。”就成了大白话和顺口溜。诗人在这首诗里,把诗家语言用得炉火纯青,“闪电”不叫“闪电”,而叫“电鞭”,不但更形象、含蓄而有张力!诗歌语言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形象性和凝练性,即用极少的文字表现出丰富的内涵,达到言有尽意无穷的表现效果。也能让诗意突破文字的局限而抵达文字到不了的地方。

五、许峰老师的诗歌,有超越经典作品的穿透力

许峰老师的诗歌之所以首首经典,不光有内在的品质做支撑,而且也非常注重对诗句意境的塑造和意象语言的锤炼。他的诗歌每个人的看法尽管不同,但都能从各自的理解出发,感觉到诗人思想性的高洁和诗歌作品的意境美。普通读者会认为,许峰老师的诗歌文字干净、语言生动、意境优美;但那些有一定理解力的读者,还能读出他的诗歌有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现在的诗坛,泥沙俱下,很多完全靠炒作来博关注,这些诗歌其实是一场场“闹剧”,正如上文中许峰老师在诗论中举例的贾某某之流的诗,在闹过之后,傻子都能看出来这是垃圾。只有含有精神力量的诗歌,才能有穿透时空的力量!

基本讲清了新诗与古典诗词中语言的来源与逻辑关系,接下来我们开始讲今天要讲的几首诗,见许峰老师《中国百座名山题咏》主题诗集124页至131页,第62一65首。邓三君、陈正、方寸老师点评。我们先来看一下诗人对山的描述和三位评论家的点评:

其一、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雄踞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以“山海大观”称奇。它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相传尧时老母种蓝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汉武帝命东方朔校天下名山,改“母”为“姥”。太姥山是一处以花岗岩峰林岩洞为特色,融山、海、川、岛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旅游胜地。

邓三君老师诗说对诗人的山的简介进行了延展:相传尧时老母种蓝于山中,榨其汁以染布帛,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改“太姥”。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誉。诗人在此描述了太姥山美景的天造地设,亦表达了一切事物的呈相都不能否认其有先决条件。

其二、梅峰位于皖浙交界处的千岛湖景区内,梅峰岛以群岛星罗棋布、港湾纵横交错、生态环境绝佳而被确定为千岛湖的一级景点。梅峰岛是千岛湖景区登高观湖览胜的最佳处,登上梅峰观景台,可以纵览300余座大小岛屿。放眼纵览千岛湖,一座座岛屿就像梅花,漂浮在水面上。“不上梅峰观群岛,不识千岛真面目”,果然名不虚传。

邓三君老师诗说:诗人以动感画面描绘了梅峰的绝顶之势,并以游者的感受再现了梅峰的生态之美。诗旨表达了青山绿水是要人类维护的,只要践行,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美好家园就会更加美丽。

这两首作品,都由邓三君老师解读,笔者认为,诗人的这两首诗,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抒发了心声,诗情与画意相融;二是志存高远,襟抱不俗,从尧舜禹开始,延续了人类始祖的精神;三是语浅情深,笔法清奇,融道与禅于一体。其辞壮怀激烈,其格追求古意,其情蔼然入世而又鲜明浓烈,给人留下暖气蒸蒸、活力满满的感觉。一个宏大叙事,一个小处着眼,诗歌有大道而带有诗人的体温和韵味。

其三、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以原始森林风光为背景,以神农氏传说和纯朴的山林文化为内涵,集奇树、奇花、奇洞、奇峰与山民风俗为一体。除举世闻名的“野人”之谜外,还有神奇的白化动物,吸引着科学考察人员和海内外游客。

陈正老师诗说: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救民疾夭而得名,他曾于此“架木为梯,以助攀缘”“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神农架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天然动物园”和“绿色宝库”,特别是其“野人迷踪”的传奇故事早已经尽人皆知。神农架“野人”之谜毕竟只是个谜,吸引更多人前去朝圣的终究还是其魅力。

在笔者看来,《咏神农架》这首诗,诗人以不确定性的结尾,既是写实,也是写意,增加了不少诗意。直到现在,有关神农架的迷依然没有解开。尽管神农架成迷,诗人却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峰秀”“谷幽”“野人”等,构筑了一幅独一无二的神农架风光图。从上世纪神农架传出的野人之迷开始,很少再听到有其它的山,出现过类似的传闻。因此,此诗的出现,更让神农架铺上了一层人文底色,为神农架的传说,增加了诗意和色彩。千百年后,这首诗又是神农架的传说!

其四、吕梁山,中国山西省西部山脉,南北延长约400公里。吕梁历史悠久,这里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唐名将郭子仪、宋名将狄青、唐诗人宋之问和清代第一廉吏于成龙的故里。吕梁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吕梁山曾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贺龙在此生活、战斗了11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

方寸老师诗说:吕梁山真的是相当低调,低调到旁人几乎都忘记了这里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还走出了无数杰出人物:武则天、宋之问、狄青、于成龙......可谓“文星武英耀华夏"。而现代,吕梁山区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平型关大捷、火烧阳明堡

机场、忻口会战就发生在这里,《吕梁英雄传》描写的就是吕梁山区人民献身革命的事迹。

笔者认为,诗人塑造这首诗是非常成功的,人文胜地如此低调如水,与光鲜亮丽的人文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而产生了巨大的张力。很符合道家哲学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精神境界。诗作中“尘封”与“亮”,两个词的碰撞,产生的火花,足以照亮时空,穿越历史而引发深思,更能衬托出吕梁山一众英雄的高贵品质和前代先贤的美丽传说。诗人在这首诗里咏山言情,既是许峰老师诗歌中最有力量的表述,也是诗人自己,豪情的绽放。许峰老师是一位英雄,他曾亲临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接受过战火的洗礼,所以能英雄相惜,低调如水,却以“英耀华夏”“朝著荣光"来彰显人文价值和英雄本色,这使他的人格魅力和诗歌作品,最为感人的地方!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诗人简介: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