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袁清解读盐城“国际湿地、沿海绿城”新城市定位

2022-08-17 09:58 来源:综合

盐城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盐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重点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

“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在央媒评论员、研究员、战略营销专家袁清看来,更多释放出盐城“发展战略的新拓展”“经济布局的新设计”“动能转换的新论述”“话语体系的新创造”“增长极效应的新要求”。体现出规划与演进并存、空间与时序兼蓄、精神与物质互融。勾勒出盐城发展的“时空坐标”和“哲学思辨”的价值取向,从着力经济,到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并重,再到绿色生态价值优先内在变量的变化轨迹。

袁清以为,近现代史表明,全球每一次产业突破均会形成新的经济产业层级和集聚。一个国家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多是因为培育和发展了产业层级和要素集聚。国家如此,市域经济的发展更是如此。“国际湿地、沿海绿城”与四个“绿色盐城”一脉相承,逻辑贯通,以“绿色”夯实“高质量的发展底座”,提升生产发展效率,改变原有的生产函数。

“国际湿地”,盐城湿地保护地数量与等级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前列,是全国唯一拥有“双国际湿地”。6月份盐城获得“国际湿地城市”。2019年位于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袁清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中国首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特别珍贵的是它有着世界遗产的“文化”加持。

“沿海绿城”,袁清解读为,它凸显“沿海”拉长空间所映射的“增长极”,涵养出绿色发展的“帕累托最优”。绿色发展理念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概念,西方经济学理论也仅仅从产业和技术的角度研究发展。盐城强调的城市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涵盖城市的历史观、价值观、发展观、管理观等诸多领域,跨越微观、中观和宏观的多个层次。

袁清认为,观察“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它将绿色生态红利有机转化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社会学、哲学的“绿色生态多元价值”。即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学、集约内涵式的经济学、自然—技术—社会关系的社会学、共享共存文化学、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可以说起到了点石成金的倍增效应,通过这个效应引发发展总量的变化。倍增效应越大,对发展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愈强劲。

包括城市管理在内的管理学科进步有着“理论改进”和“方法改进”的“两个交互支柱”。袁清坦言,百年的管理科学理论贡献丰富,但针对方法论的贡献不算太多,国际上许多流派的理论,如库兹涅茨曲线、稳态经济理论等或缺乏落实方法论。“绿色生态的多元价值”,是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掘进整合,它跳出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零和博弈”的怪圈,找到了其中的相互关系并互为转化的实践逻辑。

“国际湿地、沿海绿城”,袁清理解“国际”,阐释了它的“世界意义”,包括条子泥“中国样板”的递进。而“沿海”,突破了盐城所处的区域传统认知,在“环黄海生态经济区”这个空间厚实优势。袁清还发现它强调了“经济关系”之上的“生产关系”。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还有着人—美学—社会多层面的价值再生产。“生产关系”的人格化存在,愈益体现“生态式世界观”。

推崇学科融合,熟谙经济学、战略学、哲学的袁清说,庆祝建党100周年时中国首提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是人类特有积极生存方式和人类创造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积极成果。“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世界遗产的“文化”加持,我们看到了中国包括绿色生态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回答“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给出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样板、世界意义。

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袁清认为“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可以说是“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实践的一个缩影。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人类社会及其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理念变革、发展洞见和科学预见。它适应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历史发展,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补充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原则。

(袁清,央媒评论员,研究员,战略营销专家,多家政府机构、央(民)企战略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