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家鑫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1日 第 13 版)
“你怎么还在做第一书记?”山东省淄博市委编办干部韩峰最近经常收到来自亲戚朋友这样的询问。
也难怪,2015年6月,在市直单位工作的韩峰听说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第一时间报了名。此后7年,他先后担任淄川区寨里镇甘泉村、蓼坞村、槲坡村、南黄村驻村第一书记。一个个困难家庭成功脱贫,一件件棘手难题迎刃而解……韩峰参与和见证了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如今继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线辛勤耕耘。
办实事,就能赢得信任
“这韩书记从没在农村干过,能靠得住吗?”2015年,甘泉村来了驻村第一书记,村民心里没底,有人质疑,“可别来‘镀镀金’就走了。”
“十里八乡都知道老孙家穷,可穷根难除啊。”大伙儿说,村民孙同干胃部大面积切除,儿子身患尿毒症,一家人没有收入来源,生活窘迫。一到村里,韩峰便来到孙同干家,一番话说得老孙心里热乎乎的:“咱一起想办法,生活会好起来的!”
孙同干家里种小米,韩峰联系爱心企业对口帮扶,通过消费扶贫增加老孙家的收入;韩峰还在村里组织为孙同干一家筹资捐款,并帮孙同干找了一份工作,有了固定收入。一连串动作下来,老孙“感觉生活有了盼头”,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这个小韩书记靠谱!”老孙家日子越过越好,韩峰的威望也越来越高,村民一有难处就喜欢跑来找他。甘泉村是个小村子,适合耕种的土地只有200余亩,经济产业单一;全村251口人,60岁以上的就有80多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事虽难,一点点干。韩峰和村两委带着村民一起,修了1500米的道路,拓宽了村内主要道路,安装了LED路灯,种上了侧柏、月季,村居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底子也渐渐增厚,村民种下的1.2万株纸皮核桃,如今都挂果有了收益,一亩可收入4000多元;离任时启动的蓼泉养殖场现在运转良好,每年能给村集体增收15万元……
金秋时节,万株纸皮核桃挂果成熟,村民总会感念韩书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韩书记带着我们一起,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
解难题,还得靠苦功夫
2017年夏天,韩峰在甘泉村的任期结束,妻子和孩子盼着他回家,他却来到蓼坞村继续驻村。
蓼坞村是个大村,但此前的村两委班子比较薄弱,村民收入普遍不高。
刚一到村,韩峰就遇到一件不解的事,村民户户屋檐下放着水桶、水盆。村民许心祥忍不住抱怨:“韩书记,你不知道吧,村里两年吃不上自来水了,这不多接点雨水,留着用。”村里明明有机井和管道,怎么吃水却成了难题?
经过走访了解,原来村里机井承包方和村集体因工程费、维护费等问题产生矛盾,两度对簿公堂,村里无力支付费用,近在眼前的自来水就是流不进村民院子里。
“吃水可是头等大事,拖不得。”韩峰迅速联系承包方与村两委协调沟通,经过历时一个多月的商谈,矛盾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村里支付承包方16万元工程款,收回了机井承包权。
眼看就要吃上水了,村集体账上却没了钱,韩峰四处奔走,最终协调爱心企业捐助20万元,这才解了燃眉之急。韩峰从实事、小事做起,慢慢改变村里的面貌,也改变着村里人的风貌。
“村里群众关心的杂事琐事烦心事等难题,不下‘跑断腿、磨破嘴’的苦功夫,很难彻底解决,靠的就是耐心和毅力。”韩峰说。
扎下根,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驻村一定要有扎根的心态,才会有冲锋在前的信心和谋划长远的眼光。”韩峰说。
韩峰第三次留村是临危受命。2019年8月,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使槲坡村通信中断、道路冲毁,韩峰与村两委一道转移群众、排险克难,最大限度保障了乡亲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台风过后,韩峰把视线转到了环境大整治上,他争取各类专项资金,组织集中综合整治涉及村内影响环境各类问题:改造自来水、硬化恢复道路、拆除临时建筑、安装净水设备……
卫生间安了扶手,门上装了报警装置,槲坡村村民常叶芝心里踏实多了。常叶芝多年前因伤致盲致残,农村条件简陋,常年行动不便。韩峰得知后为她家的小院免费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得空就去老常家坐一坐。次数多了,常叶芝已经能听声识人,每次韩峰还没进门,常叶芝就对家人说:“保准是韩书记到了。”
去年10月,韩峰又来到南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这是他帮扶的第四个村庄。一上任,韩峰就投入到历史文化景观赵到沟的建设工作中,他带领乡亲们硬化路面、安装太阳能设施、改造村委大院,谋划打造青石特色小村、采摘游园……
7年驻村,韩峰带领乡亲们累计落实政策资金900余万元,协调争取帮扶资金160余万元,帮助村集体累计增收85万元,清理废止合同100余份,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
“几次申请留下,最重要的原因是舍不得乡亲们。”韩峰在驻村日记里诉说着自己的初衷,“几年下来,我从乡亲们身上学到的更多,汲取的精神滋养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