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湖北红安:非公制党建带动地方经济

2013-12-23 09:3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红安,是我国著名革命老区,共产党人勇于牺牲、无私奉献、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和顽强精神在这里传承。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扎根红安,使民营企业党建文化有了肥沃的土壤。
   “三个先行”推进民营企业党建
   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告诉记者:“红安县摸索出了“三个先行”的方法。首先,调查先行。摸清投产的企业经营性质、经营状况、从业人数、党员数量、组织设置和出资人情况等;其次,规划先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园区党建工作三年规划,大力探索“组织联设、队伍联建、工作联动、阵地联用、经费联筹,党建工作区域化”的园区党建工作新路子;最后,办点先行。对园区率先投产的企业做到党建工作及时跟进,协助打造园区党建工作示范点。
    创新手段不断解决实际问题
   改革需要创新,同样非公制党建工作也需要创新。红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志鹏告诉记者:“如何用创新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呢?首先建立开放清晰、分层分类的“网格化”组织体系,行业、区域、属地、双重、宏观等五种管理模式,较好解决了非公党建管理重叠和缺位的问题。其次,在全县机关年轻干部和“实转非”领导干部中挑选人员,作为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和挂职副书记,解决了非公党建缺乏领导力和经验的问题。最后,非公企业上缴的党费,全额返还给企业党组织作为党员活动经费,还从县管党费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解决了以往经费缺乏的困难。
    党建凝聚向心力
  根据红安县委“三个先行”的方针,率先投产的湖北恋采依制衣有限公司被县委评为园区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公司的党支部升格成为了党委。
“今年我们一线员工有过半申请入党,首批党校学员就有60多名,多数来自生产一线。”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汪晓虎说,“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就是人,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通过党建工作,让工人脱胎换骨,把他们从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最后发展成为事业型人才。消除他们的打工思想,真正拥有主人翁的精神。”
   党建转化成生产力
   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责任,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生产力。湖北恋采依制衣有限公司进驻红安新兴产业园以来,通过党员带团员、团员带群众先后进行了二十余项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了产能。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美国、俄罗斯、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广州、重庆先后开设了多家旗舰店,成功打造了“卡思西蒂”等童装品牌,填补了中国童装礼服的空白,其“恋采依”品牌已获得了“湖北省著名商标”。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汪晓虎说:“目前,集团公司每月的产量大概是18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赵正阳  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