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首家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在泉山区揭牌,这是苏北地区首家以医学产学研结合为主题的科技园,将建设一个出技术、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应用开发和孵化辐射的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创新基地。
从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到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人才集聚的平台,在泉山不断涌现,一大批科技企业,落户泉山;一大批创新人才,扎根泉山。
培育人才发展"肥沃土壤"
贫瘠的土壤结不出硕果,人才的引进、成长、发展需要"肥沃土壤"。泉山区围绕"六大园区"建设,努力搭建人才集聚的平台。如今,江苏省唯一一家国家A类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动漫文化产业园、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泉山经济开发区、萧泉产业园等一批创优创新园区平台逐步搭建。如何将这些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推动泉山发展的"能量源"?
泉山区创优校地企联姻平台,以教授创业为抓手,形成一批教授创办、科技领先、规模效益的企业。目前,已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16家,成立校企合作博士流动工作站14家。同时,与中国矿业大学、徐工集团合作,积极搭建市场营销平台,创建开放式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
目前,各大园区累计建成企业研发机构136家,率先在全市实现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其中"感知矿山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成为全省物联网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研发平台。两年内全区专利申请数达5602件,专利授权数4327件,发明授权数463件,均位列全市第一。
人才"强磁场"引来"金凤凰"
一个个人才载体,犹如强力"磁场",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吸附而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李乐伟博士,作为领军型人才,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当时的选择,李乐伟教授表示,泉山区无论是区位布局、人文环境,还是科教资源、产业政策,都是他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尤其是科技载体平台方面,不仅有各大园区等优质载体集聚优势,而且有泉山经济开发区作为承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产业配套基地,可以充分保证企业规模化生产后的用地需求,这些都让公司的创立、成长、扩张得到有力保障。
与李乐伟教授一样,一大批掌握关键技术、拥有创新成果的高层次人才,纷纷抢滩泉山。2012年,泉山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2人,获国家"千人计划"资助5人,获江苏省"双创计划"资助13人,获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人数12人,获市、县引才计划资助人数(获50万元以上资助人数)22人。
措施保障优化人才软环境
人才是第一资源。知识泉山,人才先行。
针对六大园区的人才需求,泉山区制定实施了《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的若干意见》、《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高地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
人才发展,服务是保障。两年来,泉山区共设立1.05亿元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投入达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2%。泉山区在大学科技园成立创业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化创业服务;派驻70名项目全程协办员,实施企业办事"零障碍"全程协办制;人才特派员走访百余家重点企业;对于重点引进的人才项目,采取领导会办、部门协办、跟踪督办的新机制,推动人才引进,项目建设。
优化人才软环境,加快了人才资源的能量释放。2012年,全区人才贡献率达33.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94亿元。全区8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11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22个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资金0.72亿元。徐泉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