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专稿 >

交响乐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上海交响乐团创新改革纪实

2013-10-25 09: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近日,上海交响乐团2013/2014年度音乐季开幕式在上海音乐厅正式拉开帷幕。演出当天大雨如注,但仍无法阻挡人们心中对交响乐的热情,金色大厅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乐团演出取得圆满成功,获得观众一致肯定。演出结束时很多人久久不愿离开,而报以长久炽热的掌声。而这距离上海交响乐团创新改革正好5年,5年的时间并不长,但带给上海交响乐团的却是质的改变。

  上海交响乐团总监、国际乐坛杰出指挥家余隆先生说:"对于交响乐,很多人都有个误区,把交响乐看成高高在上的事情。其实不然,交响乐是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交响乐是全世界文明伟大的体现,如同经典传世的文学作品一样。上海是中国交响乐的发源地,上海交响乐团诞生于1879年,那个时候全世界并没有几个城市拥有自己的交响乐团,而上海却有,而且是亚洲最早拥有交响乐团的城市。从诞生之初,便接轨于世界。我国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世界文化的学习和追求就成为必然,而此时,交响乐重新恢复了他的艺术魅力,尤其在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目前中国的交响乐观众逐渐呈现高学历、年轻化趋势,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中国交响乐观众也越来越年轻化,为此,我们很骄傲。我很愿意引导他们去欣赏交响乐,追求健康的精神需求,而引导这些年轻人欣赏健康的文化艺术也是我们的使命。"

  上海交响乐团在很多人眼里尤如阳春白雪,每次欣赏都是一种心灵的享受。然而上海交响乐团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乐团的一位首席音乐家告诉笔者:"以前我们是财政拨款,工资并不高,乐团发展也收到诸多限制,主要是因为经费有限。"

  正如之前上海交响乐团"掌门人"陈光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为了保证演出质量,那时候音乐季每场演出要邀请著名的指挥家演出高精尖曲目,需要支付很多费用,所以靠拨款和音乐季卖票收入根本无法平衡演出成本。"

  要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市场变化,就必须做出新的创新。2008年,上海交响乐团启动乐团改革,尝试各种市场合作机制,以求突破。其中"理事会"制度和"预售票"制度就是其中的两个市场化的实践。

  上海交响乐团的理事会制度是学习国外乐团的做法,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成立的。成员主要由业内顶尖艺术家、文化机构、以及热衷于中国交响事业发展的企业组成。上海交响乐团副团长周平介绍说:"理事会可以任命交响乐团团长,总监。"此背景下,2009年,余隆成为上海交响音乐团总监,余隆是当今国际乐坛杰出的指挥家,拥有深厚的国际人脉资源,并有长远的发展眼光。而理事会制度建立之后,上海交响乐团的财政也得以改变,摆脱了纯粹依靠财政拨款过日子的局面,众多理事会企业出资支持乐团发展。依靠这些资金支持,上海交响乐团也开始尝试项目开发,打造各种音乐活动,让更多热爱音乐的人们参与进来。9月13日开幕的上海交响团2013/2014年度音乐季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上海交响乐团还会在每年夏天举办夏季音乐会,每年新年期间举办新年音乐会。

  一个季,一个节,和一个新年音乐会,是构成上海交响音乐团业务的一个主体。音乐活动的火爆,直接促进票务销售的创新改革。上海交响乐团是中国目前唯一推行预售票的交响乐团,目前有20%多的票务销售是通过预售的形式出售的。

  上海交响乐团还引入了格拉夫曼、谢尔盖o拉赫玛尼诺夫、埃里希o沃尔夫冈o科恩戈尔德等音乐大师参与演出。上海交响乐团在引进人才、邀请大师的同时,还全力推行走出去战略。周平介绍说:"国际化是上海交响乐团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认为国际化从本质上来讲并不是简单的国际演出,它包括很多方面,诸如邀请的大师是否国际一流,演出的城市、以及演出大厅是否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等等,甚至国外演出季的管理,这些都很重要。"

  2009年,上海交响乐团与美国最大牌的哥伦比亚经济公司签约,当年11月,上海交响乐团在北美开始巡演,深受关注。很多美国独立乐评人自己买票,观看演出,并撰写乐评,媒体反响强烈。上海交响乐团作为中国知名的交响乐团,在欧洲、亚洲都做过精彩的演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孙勇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