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扬州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名声越来越响,这座流淌着生态气质的历史文化名城正焕发着靓丽的青春。古城内,越来越多的美景让来自世界游客的眼睛不断发亮,尽享东方古老国度的城市文明。今年烟花三月绚丽的春光里,在那千百年静静流淌的古运河畔吴道台宅第旁,一座飞檐高挑、简朴素颜的新景观揭开了她的红盖头。这座素颜的景观是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区医院核心门诊楼,它不仅体现了扬州城的生态亲和与古朴雅致,更是一座推进扬州“宜游、宜居、宜创”的生命楼,护佑着中外游客和当地市民健康人生的幸福楼。她,让扬州名城民生工程的意义诠释得更精彩。
体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她滋润着古城,点缀着古城。沿古运河的城区一线,已经成为扬州城的旅游和观光亮点。运河风光带的任何一座建筑,都影响着古运河的气质,让建筑改造为景观区加分而非减分成为运河沿岸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共识,这也成为扬州市一院东区医院新门急诊大楼规划之初的自我压力。让大楼和景观区交融,体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成为领导层和专家的设计思想。各科室科学整合便于病人就医
过去生活在扬州的市民曾有这样的亲身体会:每逢求诊集中的时间段,位于泰州路与文昌中路交汇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区医院附近,人车混杂,车开得如同蚂蚁行进,人过马路在车流中胆战心惊,安全隐患多,不但通行时间陡增,而且让求医者无法及时就医。特别是在医院的东大门入口处,路段本来就狭小、拥挤,加上车辆进出相堵形成的交通阻滞现象司空见惯,也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让这里畅通成为扬州政府、医院、还有市民百姓的一大愿望。
终于,这个愿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摆上了议事工程。由于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东区医院在完成了应有的历史使命后,其自身门诊楼结构老化、布局零乱、设施落后的状况越来越不适应医疗需要,特别是过去的建筑物中存在着不少消防、安全隐患。随着名城扬州的打造,这里的环境迫切需要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民生工程得到了扬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在新门诊大楼的建设过程中,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等领导多次来到东区医院路段听取情况介绍,现场办公。这给了市一院干部职工极大精神鼓励。他们决定,发挥最大的智慧,在建设经费同等的条件下,让该工程成为民生建设的保障工程,也让其成为名城建设中的景观工程。这样,医院给自己施加了更多的压力。
也许,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会发挥最高。为此,市一院付出了更大的艰辛。
首先,放弃医院自有领域,成就公众空间。市一院主动把原属于门诊楼的风景线放出来,在保障医院周边交通的同时,把空间放出来还给城市,还给市民。
其次,院内道路精致规划,避免机动车进出会车,形成快速交通。新的门急诊楼对医院内道路进行了合理规划,将道路拓宽至8米,还在医院内专门设置了出租车候客区,并且设计了一个环形的通道,出租车送患者到新急诊楼之后,能够顺着通道的方向进入候客区等候。进入医院的车辆在平整的道路上感受到交通的流畅,医院外交通拥堵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另外,将文保单位与自身建筑相映成趣,相生成景。对于医院来说,将一墙之隔的文化保护单位、旅游景点“吴道台府”纳入自身重要规划思想,首先是一份责任,和对城市文明的热爱。为了这份责任,他们在设计中,对设计单位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看法和思路,规划设计图多次易稿。虽然,医院的外围空间扩张受到了制约,满足医疗实际需求的规模也受到限制。但这并没有成为医院发展的最终阻力。在刘歆农院长的主持下,医院借助科学筹划,强化前瞻思维,突出生态设计,大胆地在空间局限的条件下拓展有效空间的利用。
由于新门诊楼及吴道台周边涉及三个区域、不同管理单位,周边曾经兴建的三大地下停车场独自设立,没有整体贯通。这样,一方面在这个整体区域内停车场资源形成浪费;另一方面旅游和求诊的车辆乱停乱放在泰州路的道路两旁,让交通陷于困顿。为此,医院迎难而上,主动向各方伸出橄榄枝,在平衡各方的前提下真诚友善沟通,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使得独自为阵的地下停车形成网络,空间得到最大利用,并进出通达,客观上形成多赢的局面,并为这个区域名城的景观线扫清了视觉障碍。
空间生态布局彰显现代化医院风采
中国梦“美丽扬州”的篇章,体现在城市的每一处精致之处。为了这种精致,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区医院新门诊楼微笑中作出外围空间上的让步。那么自身的大楼功能区就集中在一起,让占地面积达17000平方米的整栋大楼在形状上呈现出方形格局。建筑界的人士都明白,这样的格局给采光、通道等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如何让这座大楼体现出完美的实用格局,体现出通透、友好、生态,体现出现代化医院的功能需求呢?医院给出了很好的答卷。巧妙的自然采光设计保证病人舒适就医
众所周知,方形建筑,采光问题是必须当作重要问题来考虑的。按照传统设计,医院在大量使用灯光的情况下,仍然无法保证所有角落充分采光。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区医院新门急诊大楼在设计理念上,便强调绿色、生态,充分考虑人、风、光的整体和谐,大量采用采光井等独特设计,保证处处自然采光、通风。无论是宽敞的走廊、过道,还是病人集中的诊室、输液室等,病人都能在柔和阳光的沐浴下接受治疗,心情的愉悦更能帮助早日康复。
内部空间是既定的,如何保障通道便捷既是新门诊大楼的匠心之处,更是“一切为了病人”的便民就医之举。先看急诊区,生命是无价的,抢救病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新门急诊楼设置了最为便捷的急救通道。患者从医院门口进入后,100米左右便可直达急诊楼。新门急诊楼设有电梯,患者能够以最快速度得到治疗。门诊楼在功能版块设计上还充分考虑了科学化引导患者流向与分布,在位于楼层中心位置的三楼设置了连接新门急诊楼与医技楼之间的天桥,合理的布局让患者能够很快地来回于几栋楼之间,即便刮风下雨,病人也大可无忧。
抢救病人要及时,门诊治疗需方便、高效。新门急诊楼更注重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每楼层均可提供挂号服务,各大功能区更是系统、科学地整合在一起,优化了就诊楼层,病人再也不用楼上楼下到处跑了。同时,在诊室的空间布局上,本着“紧凑、不浪费、够用”的原则,门诊楼的等候区得到充分地扩大,让患者在宽松的环境中一边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一边安心等待治疗,一切尽显人性化设计。为了给就医环境提供方便,新门诊楼保证在30米内有不同电梯,同时设有三部垂直电梯及自动扶梯,通过垂直电梯可直接到达地下停车场。
漫步于新门、急诊大楼之中,随处可见忙碌而有序的人群,丝毫不见手足无措、气喘吁吁的景象。闻不到刺鼻的福尔马林的味道,呼吸者新鲜空气,沐浴着柔和的阳光,随处可见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现代化医院的标准如何?患者的夸奖是最好的褒奖。
人性化医院助力扬城民生建设
如何来诠释“人性化医院”?在医学科技不断创新、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更加一流的“人性化服务”更为重要。“把病人当做我们的亲人,让医院提供家的温暖”,在为市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民生建设中,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区医院新门诊楼的“人性化服务”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导医人员细心呵护病人就医尽显人性化服务
“请问这个检验报告自助取单机该怎么用啊?”
“只要将您的就诊单放在这里刷一下就可以了。”
“请问,还有多久才排到我啊?”“我们医院采用的是分诊叫号系统,注意下LED显示屏上的信息提示,您只需要在等候区等待就可以了”……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在医院反复出现,各类先进设备、仪器简化了就医流程、方便了病人,然而,在新门急诊大楼,随便向任何一位医务人员咨询相关问题,你总会得到最满意、详细的回答。超大彩色LED显示屏不断滚动医院诊疗服务信息;高清平板电视滚动介绍各科出诊专家;各类清晰明了的引导标识、随处可见的自动售货机、机场专用饮水机永远提供着便民服务……
随着现代化医院的不断创新、发展,大量先进、便捷的医疗设备、系统在新门急诊大楼被广泛运用,各种信息化设施让就医更加便捷。分诊叫号系统、检验报告单自助取单机、门诊信息查询系统、分诊叫号系统……各种服务流程和服务环节不断改进。技术革新管理是基础工作,“以病人的满意度管理为中心,树立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成为市一院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身体力行的准则。
提供人性化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切切实实的行动。病人要什么?想什么?有何需求?有何期望?满意不满意?市一院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挂号、划价、付款、取药方便吗?拍片检查方便吗?候诊椅足够吗?电梯方便吗?输液室空间足够吗?就诊满意吗?护理好不好?病房舒适吗?……涉及各个方面、环节、人员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新门急诊大楼中得到体现。
人性化服务体现在用心程度上。微笑服务不仅是新门急诊大楼每一位“导医人员”的专利,更是每一位市一院人的行为准则。贴心、细致体现在每一个小细节。哪怕平时用到的一些生活用品,像针线、卫生纸,在便民中心就能免费领取。新门急诊楼的“一站式服务中心”与便民中心被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就连下雨天免费发放一次性雨衣这样人性化的服务都被纳入整个系统,使每一位病人真正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新的环境带来新的气象,以人为本的新大楼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对病人的,也是对市一院医务工作者的。早在2009年就成为江苏省首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扬州市一院,随着新门诊楼的投入使用,对全体医务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与目标。市一院全体医务工作者将以全新的面貌和更加一流的品质服务患者,服务民生建设。
一座生态民生大楼崛起了,一种执着的城市奉献精神更是在延续!这是城市之幸、市民之幸、游客之幸!文/林爱民 丁邦元 李超 摄/张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