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7日 第 02 版)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让我们共同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篇章,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12月1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携手努力,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致辞,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为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行动指南。”
新时代非凡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指明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前进的方向。”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苇萍说,经过不懈奋斗,中心攻克大熊猫人工繁育“三难”,实现人工繁育种群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探索人工繁育大熊猫野化放归、复壮野外濒危小种群。下一步,要更好推动大熊猫保护研究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北上南归象群添新丁、分新群……在全球大象数量不断减少的背景下,过去几十年间,云南野生亚洲象数量却在稳步增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斌说:“亚洲象保护是中国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成效的一个缩影。随着亚洲象国家公园的创建,亚洲象和大象栖息地热带雨林将得到更有效保护。”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推进,世界上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不到10只恢复至5群36只。”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新民说,我们将加强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和研究,保护好国家公园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明了方向。”重庆市梁平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小平说,梁平区全力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能力提升工程,最近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梁平区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响应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大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并提出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与举措,为我们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将指引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上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将延续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参与的传统,努力做到山边水尾见缝插绿,坚持保护优先,持续探索绿色发展路径,让农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增收致富。”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百花岭村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会长李智辉说。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为我们基层乡镇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路径,让我们倍感振奋,信心满怀。”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了COP15中国角系列边会的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党委书记虞挺说,通过政府、专家、企业、百姓多方发力,龙观乡创建成为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拥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25种。接下来,龙观乡将继续探索以生物多样性保护赋能乡村振兴的共富模式,在打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让百姓享受到更多自然的回馈。
赤水河流域,水清、岸绿、鱼游、景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镇雄管护站站长申睿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赤水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合理开展增殖放流,促进长江流域鱼类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国大力保护全球濒危物种朱鹮,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成功典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冬平说:“‘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全面推进朱鹮野化放归,在不同地理区重建朱鹮自然种群,扩大其分布范围。要总结好朱鹮的保护成就和经验,为全球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彰显了中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重视。”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祥说,“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砥砺奋进,为森林、湿地、海洋等重要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修复作出新贡献。”
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4点主张。习近平主席还提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研究支持举办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依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挥好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作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家华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具有世界意义。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杆。中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中国的成功经验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多赢发展。中国的成功范例,将引领并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说,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了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及如何落实框架等问题,提出要维护公平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秩序,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能力,将雄心转化为行动等。这为高级别会议指明了方向,对达成兼具雄心且务实平衡的目标至关重要。
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体”,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说:“干旱区生态系统结构相对简单而脆弱,极易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扰动。作为从事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技工作者,习近平主席的致辞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生计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人类面临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根本上是因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被打破了。应对挑战,需要回归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根本上。”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执行秘书长王彬彬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坚定了我们跨领域寻找基于自然的协同创新解决方案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在这次大会上正式启动了亚洲区域优秀解决方案征集,将努力为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篇章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持续探索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成功让漾濞槭、华盖木等野生植物脱离了灭绝危险。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静说:“我们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向世界介绍云南成功保护极小种群植物的经验。通过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加强国际科研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一道提升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能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本报记者刘毅、寇江泽、于洋、杨文明、刘温馨、宋豪新、周亚军、蒋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