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审批缺陷致基建项目超时超支(深度观察)
本报驻德国记者 冯雪珺
德国柏林赫尔梯行政学院日前公布一份名为《德国大项目——抱负和现实》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73%的德国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际花费都要超出预算。报告罗列了1960年以来共170个超工期、超预算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有51个项目尚未完工,工期一拖再拖。
“虽然德国媒体经常报道严重超时超支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这些问题项目做系统性的研究和学术分析。”调查报告负责人——德国柏林赫尔梯行政学院能源与基础设施管理学教授热尼亚·科斯特卡向本报记者介绍,通过报告可以发现,不同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超支情况也不一样:信息技术和能源领域超支情况最严重,分别超过预算的394%和136%,其次是国防领域,超支87%。
报告中列出的超支数字惊人。列入调查范围的170个政府牵头负责大型建设项目,总预算为1410亿欧元,但实际总花费近2000亿欧元,总计超出预算590亿欧元。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开始动工的柏林—勃兰登堡国际机场和汉堡易北河音乐厅,竣工仍“遥遥无期”,被德国人称为“百万无底洞”,目前实际支出已分别超出预算125%和146%。
科斯特卡将已经耗费54亿欧元、超出原定工期一倍时间的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国际机场称为“经典的反面教材”。她表示,造成这一反面教材的原因众所周知:管理方式混乱、理事会缺乏专业知识且由政客主导、建设规划不断变更等。“预算超支一般是由决策、规划和管理方面的错误造成。”科斯特卡对本报记者表示,“管理者和政客往往过于乐观,高估自己的能力。譬如,决策者同意一些会给公共支出带来风险的合同条款,或是给予公司本不应有的奖励”。
这些项目在早期规划里就已犯下严重的决策失误,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负责项目的政客们的错误决策,不仅源于对其政治影响力的过度自信,更多时候是一种有意为之的“战略欺骗倾向”。科斯特卡强调:“在项目早期规划阶段,行政机关和有关负责人为了让项目得到议会批准,往往故意夸大好处,并有意压低建设成本预算。”调查报告警告称,“这些大型工程爆炸式的超支状况,最终会让人们对政治家失去信任”。
有分析认为,如果对项目分类监管,对“重灾区”重点监督,限制决策者“拍脑门”定规划,并提出规划和交付过程的优化方案,可以有效避免项目超时超支问题。
(本报柏林6月2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3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