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杨文彦)2013年第一轮中央巡视工作的威力初现,揪出了原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严重违法违纪案,也发现一些在国企、农村存在的腐败行为。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工作10月底正式启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中央巡视工作已经成为整风的猛药,惩贪的利器,两轮巡视具有四方面意义两轮巡视体现出四方面的现实意义和综合效益:
彰显中央惩贪肃纪的决心、胆略和诚意
在总体战略定位上,中央巡视组彰显了中央惩贪肃纪的决心、胆略和诚意。把制度关进权力的笼子,首先制度要管用,笼子要结实。巡视制度就是制度铁笼的一个支柱。巡视是党章赋予党内机构的一个重要职责,也是治党执政、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是党内监督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力量。
现在中央巡视组定位明确,要当好中央的千里眼,发现虎患蝇祸。巡视制度为何被中央重视?监督有三种,一个是上位监督,一个是同位监督,一个是下位监督。上位监督是自上而下的,巡视监督充分体现了上位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中央巡视组除了有上位监督外,还有直接深入的优势,可以深入接触群众,直接发现问题。过去有人讲,派驻纪检组的机构,深入不超脱,因为吃人家的嘴短,巡视组就比较好地解决了问题,既深入又超脱。
“三个不固定”巡视 避免利益交换
具体战术操作上,从今年两轮操作层面来看,在操作上显示出了整风的创新性和执行力,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首先,从细节上看,王岐山同志强调,学习组组长不戴铁帽子,不坐铁交椅,这是一个创新,加大了所谓监督主体的责任。下一步中央巡视制度的改革,还有一个“三个不固定”,如巡视组的组长不固定,现在是轮流的、抽选的,随机决定的,有严格的回避制度;被巡视的对象、地区也不固定,也就是说你这次去政府机构,下次可能会去企业或者事业单位。
其次,和过去相比也有所创新。巡视组和巡视对象的关系是不固定的,以前是把巡视组的力量分成地方巡视组、企业巡视组、金融巡视组,现在打破,以随机抽选的方式,避免了所谓的利益互换冲突。
最后,这两次巡视有了一些硬要求。比如问题清单,提出了整改要求和时间表。
巡视监督是整风的猛药,惩贪的利器
从执行效果上看,显示出巡视监督既是整风的猛药,更是惩贪的利器。
中央今年两轮巡视工作的重点相对集中、更加注意反腐职能。两轮巡视的主要职能是,发现和反映违纪违法的线索。新的巡视观是,重大问题发现不了,就是失职,发现了不如实报告就是渎职。
从实际效果看,中央巡视组工作开展以来,公众已经看到了一些效果。例如,中央首轮巡视揪出了原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严重违法违纪案,也发现一些在国企、农村存在的腐败行为。
公开性、透明度、亲民性和时效性更强
从社会反映方面来看,目前两轮巡视的公开性、透明度、亲民性和时效性更强,对于群众路线大有裨益。中央巡视组进驻单位以后,公开性大大提高,两次巡视基本上都会公开重要信息,比如巡视组的组长、副组长的名单、通讯地址、值班电话、手机、座机、电子邮箱,这很重要。既然下去要发现问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接受群众的渠道必须保持绝对畅通,要让群众方便找到你们巡视组,放心反映问题。
此外,今年9月,《江西日报》将第八巡视组反馈通报会的情况见诸报端,一千多字的报道引起了较大反响。通观全文,用了65个字肯定成绩,240多字说问题,问题包括反映官场有谋取私利、收送红包礼金、顶风公款吃请、带病提拔重用的,这些词汇以前在公开的报纸上很少见到,往往都是内部传达,密不外宣的。接下来又用了300字严肃提出整改意见。接下来,《贵州日报》、《湖北日报》、《重庆日报》、《内蒙古日报》,这些地方官媒都发布了巡视通报会的内容,肯定成绩的大幅压缩,直陈问题、直击时弊的内容大大增加。这样一种话锋话风,改文风、改会风是空前的,一些境外媒体也对此表示了肯定。
再如,现在比较热的“网络监督”问题。巡视监督主要是上位监督,网络监督恰恰是下位监督,一个是自上而下,一个是自下而上。两者能不能有机结合?第六巡视组在贵州巡视期间,网上出现了对贵州省安顺市市长王术君的实名举报,大约一周之后,省纪委宣布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省委书记也在巡视情况反馈会上也做了通报。这样一种新的趋势,可以说,巡视监督只有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当中,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挥群众的力量,巡视工作才能不断地深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