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要闻 > 热点 >

人社部称法律法规中无临时工定义 没有数量统计

2013-07-11 13: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学生向人社部申请公开临时工信息续:回信被私拆

  图为:人社部回复信函封面。 魏煌雄提供 摄

  图为:人社部回复信函背面。 魏煌雄提供 摄

  中新网杭州7月10日电(记者 徐乐静 实习生 张骏)6月8日,浙江大学生魏煌雄向人社部申请公开全国“临时工”信息,可惜,在答复期限内没有收到任何回应。7月5日,魏煌雄收到学校的短信称,“回信已在路上,请耐心查收。”当他拿到信件后却发现该回信已被拆开,“是否学校私拆了信件?”魏煌雄质疑道。

  9日,中新网记者向他所在的学校——浙江理工大学求证此事,负责该校宣传工作的老师柴田表示,校方未曾扣留回信,也没有经手此事,对于具体信息暂时无法回应。

  近期,“临时工”一词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浙江温州“山寨120事件”中开除两名临时工;延安城管伤人,肇事临时工被停职;中储粮林甸粮库几万吨粮食过火,直接损失近亿元,调查结果为临时工监管不利……

  究竟全国有多少临时工?6月8日,浙江理工大学法律专业大二学生魏煌雄为探究此事,向人社部寄出公开全国临时工信息的申请。

  7月1日是答复的最后一天,魏煌雄没有收到任何回应;7月4日,他以人社部未在法定期限内答复为由,提起行政复议。

  原本他以为不会再收到回信了,谁知事情有了转机。

  7月5日上午,魏煌雄收到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党委副书记裴学进的短信,内容为:“人保部已回复你的申请,材料在途中,请耐心查收。”

  收到短信当晚,人在外地的魏煌雄接到在校同学电话,对方略显紧张地告诉他,人社部的回信终于到了,但是信已经被拆开。

  记者联系到代收信的戚正(化名),他表示“5号晚上拿到信的时候,这封信皱皱巴巴的,封口大半已经被拆开了,剩下的也粘不牢。”

  在人社部回复给魏煌雄的信函上,收信地址写的是他在校寄宿的寝室地址,从邮戳上可以看到,7月4日,这封信就到了杭州。

  对此,魏煌雄十分疑惑,为何人社部的回信未能在期限内到达?信件是经由邮局寄送,校方是如何知道信件已在途中的?信中材料是否存在遗失?

  9日,记者向裴学进求证此事。裴学进表示,他的确曾发短信提醒魏煌雄查收回信。但对于为何会知道信件已经在途中,是否知道信封已被拆?他解释说,“信被拆,我不了解,我不知道这个事情,这个问题不用再来问我,你还是跟宣传部联系吧。”

  随后,记者联系到负责该校对外宣传工作的老师柴田,他说:“最后他有没有收到东西,我们也不是很清楚,这个东西是发给他个人的,学校也没法经手这个事情。”

  柴田认为,校方不会触碰学生的私人信件,既不会扣押更不会私自拆封。至于人社部的这封回信中有什么材料,柴田表示,“这只有魏煌雄自己知道。”

  记者向柴田询问,经由邮局寄送的信件,裴学进是如何得知回信已在途中?校方是否有跟相关职能部门沟通此事?

  柴田表示他无法回答具体问题,需要请示领导。10日,记者再次多方联系柴田,截止发稿前,均未得到任何回应。

  据悉,人社部给予魏煌雄的回信中称:“我国现行有效的行政机关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不存在关于临时工的定义,没有相关统计数据,公务员人数可在我部门户网站和公务员局门户网站查询。”

  既然法律法规中不存在临时工的定义,为何一些部门在招聘时还会提出临时工的概念,出了问题,也会以临时工推脱?中新网记者将继续关注此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