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要闻 > 热点 >

彭博“泄密门”口水战真相:业务之争

2013-05-28 18:07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广州5月28日电(李斌) 随着彭博“偷窥门”事件持续发酵,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浮出水面,彭博社窥探数据的做法显然已经存在多年,在其内部,窥探数据的做法似乎是可以被接受的。

首先跳出来的是高盛,紧接着摩根大通等大行站出来公开指责,反而是最应该感到恐慌的各国央行们,却未采取真正意义上的行动。一位香港金融圈人士向人民网财经采访组表示,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猜测称,关于数据被窥探,“高盛们”此前并非完全不知情,之所以在此时明确出声指责,担忧的并不仅是彭博利用这些数据撰写新闻报道,更担心的是彭博利用这些数据来与自己竞争。市场传闻称,彭博有意参与投行业务。

咨询公司Tabb Group的创始人Tabb Group曾表示:“如果你将彭博这些功能全部放到一起看,他们看起来越来越像一家经纪业务。但彭博表示其交易业务与数据业务严格分离,并表示多年来已赢得客户的信任。”

彭博对是否参与投行业务一直保持着缄默,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组电话采访时,彭博中国有关负责人拒绝对此事做出回应,称目前还没有得到来自高层的任何相关指示。

核心利益之争藏在背后?

彭博“泄密门”事件发生后,作为第一个向彭博社发信要求对方提供记者自2008年来所获取的信息数据大客户,摩根大通成为事件持续发酵的推动者。人民网财经采访组联系摩根大通有关负责人,但未能就该问题得到回复,摩根大通中国区公关人员表示 “拒绝置评”。稍后,摩根大通中国区相关工作人员又对人民网财经采访组补充表示,依然关注彭博社曾经能够获取的信息细节,摩根大通的要求一如既往,希望获得彭博方面的解释和反馈。

“我们现在都没有在意泄密事件,反而更关注彭博是否参与了投行业务,它如果扩展该项业务,必然会遭到同业的反对。”当记者问及彭博泄密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时,一位金融界业内人士做出了上述回答。

近年来,彭博一直在提供新通道来交易股票、债券和更复杂的金融产品,这使彭博开始提供传统的华尔街投行所能提供的服务,比如财富管理和研究,而这些投行正是彭博终端的重要购买客户。

彭博的这种扩张,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华尔街为何会在近期对某些消费者数据被直接由媒体记者和其他公司内部引用而感到担忧。这些银行机构害怕的是,彭博可能不仅仅会利用这些数据撰写对这些银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文章,还有可能直接通过这些数据向这些银行发起竞争。

彭博在业务上寻求扩张的部分原因或许来自于其核心的终端业务的收入放缓。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彭博的高管们雄心壮志,计划到2014年将公司年收入扩大至100亿美元。然而,去年的收入仅80亿美元,原先的百亿目标被悄然淡化。

“泄密事件的喧嚣或许掩盖背后真正的利益之争。”前述金融圈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