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要闻 > 次头条 >

全国器官分配按照“网络排名”

2013-09-01 13:05 来源:钱江晚报
        “活着真好,一周前被发14张病危通知书的我,因为北京捐献来的肝脏重回人间,只能说,这是奇迹。”昨日一早,浙江海宁的周先生,在浙大一院的肝移植病房,悄悄发出这样一条微博,感慨万千。一周以前,他因重型肝衰竭,全身蜡黄,昏迷不醒,眼见家里的顶梁柱要垮了,全家人哭成一团。能救命的一线希望,就是做肝脏移植手术。

  可等待移植的人那么多,怎么办?医生将他的等待信息录入全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2天后,一位遭遇意外的北京捐献者,救活了这个中年男人。

  今天起,国家卫生计生委《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正式实施,其中重要的规定,就是捐献器官必须通过“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分配。分配系统将完全取决于患者的病情、等待时间等,以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器官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移植的危重病人,使器官分配移植更加公开、公正。

  最近2个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华器官移植学会主任委员郑树森院士,有意压缩外出开会时间,把更多时间留在手术台上。即便这样,他的肝移植手术,也常常要一直做到深夜。“等待肝移植的患者从全国各地慕名涌到浙一,可因为器官有限,以前不少病人等不到合适的供肝,带着遗憾去世。而现在,很多患者有机会得到移植,医生们要更加努力才行。”

  几个月前,浙大一院的肝移植中心开始登陆“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上百位急等肝移植救命的患者,在这里等待“活下去”的希望。

  让医生们很欣喜的是,来自北京、湖南、河南捐献者的器官,挽救了不少在浙江等移植的患者。而浙江人捐献的器官,也曾给外省的患者带去重生希望。

  2010年,原卫生部联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截至2013年8月9日,共实现捐献1006例,捐献大器官2742个。浙江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目前已经完成了122例捐献,捐献大器官347个。

  “我们推动了这么多年,终于看到效果了。”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国家卫计委人体器官移植临床技术应用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洁夫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特别欣慰,并称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好事。

  目前,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器官占器官来源总量的比例,已由3年前的几乎为零上升到目前的23%左右,其中肝脏来源已占到25.5%。

  记者了解到,从今天开始,我省包括浙大一院、省人民医院、解放军117医院等在内的17家具备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将进入“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中。

  我省还将组建专门的器官获取组织(OPO),负责捐献器官的获取;每一个捐献出的人体器官,必须进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综合等待患者的病情、血型、年龄、地域的因素,接受公平的自动分配。也就是说,器官分配给谁,要看“网络排名”。

  进入系统的好处,郑树森院士总结了两点,一是能使得器官捐献更加规范,全国统一调配,资源共享,可以保证让器官移植给最需要的病人。

  二是对捐献来说,联网以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分配,保证了器官移植的质量,这对患者来说,都是好消息。

  本报记者 王蕊 本报通讯员 陈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