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告诉他们不应诉诸暴力”
本报记者 连锦添
21岁的冼嘉豪是游泳池救生员,5月4日在香港区域法院的聆讯中承认一项暴动罪。检控方指出,他去年6月12日在中环立法会大楼入口外,连同其他身份不详人士参与暴动。
据报道,冼嘉豪承认向警方防线投掷头盔、雪糕筒和雨伞等杂物,在与警方对峙时被制伏、拘捕。在法庭上,辩方求情时表示,事发近一年,被告没有一天不在回想当日情景,对自己使用暴力深感后悔,又引述他亲自撰写的求情信说:“如果我有机会跟年轻人谈话,我会告诉他们不应诉诸暴力。”
不少香港长者寄语青年学生们,不要重蹈覆辙,法治社会下,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据香港警方5月5日公布的数字,共有8001人因修例风波被捕,其中3286人为学生。近期,一些案件在法庭聆讯,陆续有人受到法律制裁。不久前,香港西九龙法院少年法庭裁决一名刚满16岁的被告,在屯门一次非法游行活动中“管有适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及“在公众地方管有攻击性武器”。听到两项控罪成立的判决,这名少年咬紧双唇,流下悔恨的泪水。
青春年华,本该珍惜光阴汲取学识,充实人生,却被人误导洗脑而参与暴力冲击与破坏活动,留下案底,遗憾终生。
24岁的A先生(化名)以前从事运输工作,现已失业。他因参与非法活动被拘捕,保释后,现在要定时去警署报到。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愧对家人,后悔莫及。
A先生说,他以前对政治冷感,一切在去年6月后发生变化。他加入社交网络群组,认识了一班所谓“手足”,耳濡目染下,行为逐渐“变激”,直至今年4月在一场活动中被捕。
修例风波中,家人劝A先生不要参与活动,可他当时一直听不进去,与家人的关系逐渐变差。如今工作没了,面对检控,成天提心吊胆。说到将来,他一脸茫然,“只希望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黑色暴力对香港危害至深,真相越来越清晰,广大市民也越来越反感暴力。然而,最近香港仍有人在网上煽动在疫情下“揽炒”(同归于尽),试图再次发起暴乱。对此,从事装修业、去年曾多次参与暴力冲击的25岁青年阿B(化名)向媒体表示:不会再上当。
去年他参与街头冲击的原因之一,是不想“被同龄朋友排斥”,现已3个多月没出去参与。“我觉得大家应该共同抗疫,保住饭碗。搞暴力政治最终搞死自己。”他说,“如果没有去年的事件,我敢肯定,现在疫情对我们(生计)的影响不会那么深。以前每月有一万五六千港元的收入,但现在停工,我真是彷徨!”
去年在街头活动中,阿B见识了一班“头目”的煽惑手法。他说,那些人先把对手妖魔化,塑造“只要对抗政府对抗警察就是合理”的假象,他们提供装备、工具,年轻人只要出人就可以,食、住、行等消费有人支付,拉了好多中学生加入。“他们可以豪爽地利诱人加入团伙,又请食饭又请饮酒,但钱从何来?自己想吧!”
有香港媒体近期发出质问,香港有人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煽动年轻人去“揽炒”,为什么不叫自己的子女参与,却让别人家的孩子日后带着案底投身社会?而一些有头有面的人物竟说“留案底令人生变得更精彩”,这种蛊惑是多么险恶和不负责任!
“年轻人其实都是受害者!”香港警务处处长邓炳强语重心长地说。为了尽可能多地挽救年轻人,邓炳强介绍,警方和律政司已有协议:对不牵涉严重暴力且有悔改之心的年轻人,会酌情采取检控以外的方法处理,尽可能让他们不留刑事案底,以免毁掉前途。
事实让这些青少年清醒,亲情呼唤他们回归,全社会都有责任促他们远离“违法之路”。希望岁月能让他们成熟理性,重新出发。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09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