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8日 第 20 版)
图为纪录片《岳麓书院》剧照。 |
不久前,6集纪录片《岳麓书院》在湖南卫视播出,受到关注。“无论面临怎样的挫折和荣耀,始终坚持逆而不坠、悲而不颓,始终昂扬着向死而生、舍我其谁的气势。”这是《岳麓书院》对中国精神的最高礼赞。该片以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一页页美丽厚重的画面,论述了岳麓书院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揭示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弦歌不绝的根源所在。
《岳麓书院》选取了较高的立意起点。纪录片不仅意在引领观众欣赏文物古迹、人物趣事,更希望透过这些细节进入宏大的历史场景,展现中国思想史的衍化脉络。自两宋开始,中国古代思想史经历了宋代理学、明代心学、明清实学、清代考据学等重要思潮。晚清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又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等的洗礼,继而走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思想史相对抽象,影视化呈现难度较大。一般而言,纪录片主要有体验式、文献式、再现式3种讲述方式。《岳麓书院》从视觉感官体验角度还原历史场景,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影像,让普通观众能够从一个书院的故事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脉络,让高立意有了扎实生动的呈现。
《岳麓书院》选材角度巧妙,尤其是其中的人物故事寓意深远。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集先秦私学、汉代精舍、魏晋玄谈、隋唐禅修的教育制度与思想精华于一体,故而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延至清代仍然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书院,可视为中国传统书院的典范。纪录片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院落的不同人物、生动故事,与宋以后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变迁、重要思想转型联系起来。譬如,透过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表现出中国思想文化的开放胸襟:二僧购买儒家典籍办学,体现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晚清魏源、曾国藩“师夷长技”,推动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中华文明的近代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岳麓书院》力图客观真实地还原,而不是简单地得出结论,如对岳麓书院与时务学堂、王先谦与梁启超之间关系等情节的处理就是如此。
虽然纪录片讲述的是上千年历史叙事,但这些名震史册的历史人物与岳麓书院的故事,往往发生在他们求学的青春时期,故而许多场景画面充满青春气息,既体现出岳麓书院至今延续办学的生命力,也是古老而长新的中华文明朝气面貌的展现。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求以浓缩的艺术化时空展现广大的历史性时空。该片将有关岳麓书院的历史事件、人物全面交织融合在一起,聚焦主题,延展视野,提炼内涵,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为一体的优秀纪录片。其以纪录片的艺术形式,完成了对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次探寻,生动展示宏大历史的内在规律和文明走向,能够激发普通观众的兴趣,十分难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创作历史文化纪录片,严肃、虔敬才是最正确的态度。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一张鲜活的文化名片,也是中华文明弦歌不绝的一个缩影。我们要更多、更好地挖掘、梳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纪录片《岳麓书院》就是一个生动案例。
(作者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