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娱乐 >

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观察 国产电影迎来“压力测试”

2014-07-24 08:28 来源:人民日报





 
(文化脉动)本报记者 刘 阳
 
  中国电影市场上,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的较量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中,更可以看到两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如果说2013年上半年国产片在市场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2014年上半年,随着一大批好莱坞重量级大片的上映,市场也呈现出与去年同期不太一样的局面。但是,电影市场每个阶段的表现都不是最终结果,在更长久的竞争中,中国电影的后发力量还有待开发,也满载希望。
 
 
  好莱坞大片集中发力
 
  中美电影竞争进入白热化
 
  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137.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电影市场规模在越来越大的基数上保持如此高速的增幅令人欣喜,但同时,国产影片在全国票房中所占份额却由去年同期的62.3%下滑至今年的48.27%。
 
  今年第一季度结束时,国产片市场份额一度高达62.5%。这一成绩,一方面来自春节档、情人节档两个以国产片为主要消费目标的重要档期,观众特定的观影心理使国产片成为市场上当仁不让的主角;另一方面,国产片在类型化、多样化方面的持续开拓,影片质量的不断提高,也进一步提升了观众的消费热情。高科技特点突出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合家欢氛围浓厚的《爸爸去哪儿》、商业类型片《澳门风云》《前任攻略》《北京爱情故事》,及文艺片《白日焰火》等影片,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观影需求,拓宽了国产影片的创作围度和整体市场占有率。
 
  如果说国产片在第一季度的优势不容置疑,那么进入第二季度,随着进口影片的集体发力,国产影片的相对弱势也逐渐显露。《美国队长2》《超凡蜘蛛侠2》《X战警:逆转未来》《明日边缘》《哥斯拉》等高科技水准、高工业水平的进口影片的陆续上映,让市场重新体验到好莱坞影片的来势汹汹。与这些影片同期上映的《同桌的你》《催眠大师》《归来》《窃听风云3》等国产影片虽然也收获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但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节节退让。
 
  而6月27日,同期上映的《分手大师》和《变形金刚4》短兵相接,不仅拉开了2014年暑期档的序幕,也宣布国产影片与进口影片的竞争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中等成本影片的《分手大师》敢于与全球瞩目的现象级影片《变形金刚4》选择同期上映,本身就意味着中国电影人和国产影片的信心已经较过去几年大大提升。对此,《分手大师》导演邓超表示:“过去几年的电影市场告诉我们,观众不仅需要好莱坞大片,也需要看接地气的国产影片,随着中国电影整体实力的提高,我们已经有了通过差异化路线与好莱坞正面应战的勇气。”但事实上,《变形金刚4》首日1.7亿元、首周末过6亿元的票房,仍然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的好莱坞面前,中国电影面临的考验仍然十分严峻。
 
  仅有情怀不足以驱动市场
 
  以高工业水准正面应对好莱坞
 
  国产影片在2013年上半年的表现至今令人唏嘘。《西游降魔篇》《101次求婚》《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影片的陆续上映,将市场热度不断提升,国产影片由此成为决定市场脉搏跳动的决定性因素。这其中,中等成本、现实题材影片的集体发力和市场成功,为中国电影在与好莱坞的市场竞争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策略——以接地气、有情怀的差异化路线对抗好莱坞大片构建的叙事奇观和感官刺激。
 
  这一策略的有效性在2013年下半年不断得到验证,《激战》《全民目击》《风暴》《扫毒》《无人区》《私人订制》等影片延续了国产影片的本土优势。但是,为什么仅仅在半年之后,好莱坞在中国市场又变得势不可挡?
 
  业内人士认为,与2013年相比,2014年的进口影片明显在质量和话题性上都更具关注度,《美国队长》《X战警》《超凡蜘蛛侠》《哥斯拉》《变形金刚》等系列影片本身就在全球积累了非同寻常的品牌号召力,在市场上,它们不仅仅是普通的现象级影片,甚至可以被称为“奇观影片”。在全球任何一个市场,这些影片的上映都势如破竹。
 
  “从今年上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来看,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在强劲的好莱坞面前,中国电影只有情怀是绝对不够的。相较于好莱坞,中国电影人虽然更了解中国观众的文化心态,但在当前以好莱坞为主导的世界电影潮流中,高科技水准、高工业水平是我们无法规避的发展路径,这也正是中国电影目前的短板。”电影产业评论人陈洪伟说。
 
  事实上,中小成本、现实题材国产影片在市场中的驱动力较上年有所减弱,也与观众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应当说,2013年是中国电影转型和升级成效非常显著的一年,国产影片类型化程度的提高、电影创作者市场意识和消费者意识的增强、三四线城市影院建设带来新兴市场勃兴,都使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在此之前,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兴奋点,但《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中等成本影片高达5亿元以上的票房将人们对国产影片的市场预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在正值高速裂变期的中国电影市场,观众的观影偏好可谓瞬息万变。虽然中等成本、现实题材是国产影片在本土市场获取主动的一条重要策略,但观众对高科技大片的需求也不容忽视。市场对国产大片的渴望,已经在去年国庆档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今年春节档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高票房中得到印证。
 
  “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在家庭观影越来越便捷的情况下,决定他们为哪部电影掏钱走进影院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而影片在内容和叙事之外带来的有别于家庭观影的视听享受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差异化路线是必要的,但只有差异化路线并不足以支撑其长久的发展。不断提升中国电影的科技含量,正面应对好莱坞大片的市场挑战,才是更为关键的发展道路。”陈洪伟说。
 
  好莱坞多项策略撬动中国市场
 
  市场份额竞争关乎文化话语权
 
  截至5月21日,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100.24亿元,较上年提前1个月突破百亿大关。实际上,对于2003年才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的中国电影来说,全年票房突破100亿元不过是2010年才开启的新阶段。但不容忽视的是,此后短短几年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过百亿元的速度在不断加快:2010年12月,2011年10月,2012年8月,2013年6月,2014年5月……
 
  中国电影市场扩容速度之快,在令全世界震惊之余,也引来了好莱坞的觊觎。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银幕总数达到20980块,较2013年底又增加了2785块。在近年来北美电影票房保持基本平稳的情况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市场正在加快缩小与北美市场的差距,这自然也让好莱坞意识到,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一块不可错失的宝地,谁主导了中国市场,谁就在世界电影的格局中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正因如此,好莱坞片商近两年采取了一系列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2013年,《地心引力》导演阿方索·卡隆专程来到北京为影片进行宣传;2014年,美国影星约翰尼·德普来到北京,为其新片《超验骇客》进行宣传;此后不久,美国电影《超凡蜘蛛侠2》的全部主创也来到北京进行推广。
 
  此外,越来越多的美国电影试图在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的条款之中,寻求新的突破。近几年,《钢铁侠3》《功夫熊猫3》《云图》《环形使者》《变形金刚4》等影片都试图以合拍的方式进入中国,从而在现有的框架下进一步扩大配额。为了争取中国电影市场的更大机会,好莱坞电影采取了各种方式将中国元素标签式地镶嵌进影片内容中,《钢铁侠3》的中国元素、《变形金刚4》在中国拍摄、《生化危机5》和《X战警:逆转未来》中的中国演员,都成为好莱坞更好地撬动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筹码。
 
  “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美国电影都从未对中国电影市场如此重视,也从未对中国观众如此重视。这充分说明,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在或已经引起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电影市场的充分关注。”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说。
 
  然而,中美电影之间的竞争,从来都不是票房数字和市场份额的简单角逐,而是以电影为载体的两国文化话语权和软实力的较量。“现实的情况是,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上,票房代表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本身,而是每一张电影票背后观众的文化选择。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说,我们必须更加强调电影创作生产对观众和市场的尊重。”饶曙光说。
 
  但是,业内人士也指出,虽然2014年上半年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跌至50%以下,也不必因此过度悲观。“电影市场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也有阶段性。就2014年下半年计划上映的影片来看,国产影片或将有机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尤其是今年暑期档陆续上映的一批青年导演影片,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有理由让我们对中国电影当前阶段的发展充满信心。”饶曙光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2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