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老袁喜欢演奏乐器。
过云月寄来的照片老袁一直珍藏着。
60多年前的来信保存完好,至今仍字字清晰。
袁国光在当年的战场上留影。
他是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历经生死考验
她是学生,给他写无数温情书信鼓励他
核心提示
1951年,正在朝鲜战场作战的志愿军战士袁国光收到一封来自杭州的慰问信。一名叫过云月的女生,满含深情地表白对正在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的敬仰之情。就这样,在血火交织的战场上袁国光与过云月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战争结束后,因为各种原因,这份感情被迫中断。但60年间,老袁始终没有忘记在那生死考验中给他带来了期盼与安慰的“过云月”。就当老人以为就要一直将遗憾隐藏在心中最深处时,缘分和巧合又让他与他的“过云月”有了重逢的机会。
对老人来说,这场跨越了战场、生死、时空的寻觅,寻觅的不止是一份珍贵的感情,更是一段珍贵的历史。
这是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曾屋村的一套简单住房,因为旧城区拆迁,85岁的袁国光就临时住在这里。
提起6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老人家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叠保存得整整齐齐的立功证书、在朝鲜战场竖立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纪念碑照片、在战场上牺牲的弟弟来信。被老人视为珍藏的还有当年杭州某师范学校学生过云月的来信和照片。袁国光说,经历了多次战斗,命运多次反复,很多东西都遗失了,但这些关于自己人生中的重要见证,却被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袁国光的故事,就在这些纸张发黄、字迹斑驳的藏品中一一展开。
生死考验
温情书信成慰藉
新中国成立不久,袁国光所在部队接到了赴朝作战的命令。他清楚地记得:“1951年春节刚过,我们就开赴朝鲜了。”
袁国光回忆说,他与英雄黄继光在同一个部队,一同参加了残酷的上甘岭战役并负伤,荣立了三等功。其间,他收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过云月”写来的信。过云月当年是杭州某师范学校的学生,她热情主动地给朝鲜战争战场上的志愿军写慰问信,表达敬仰之情。袁国光看后心情很激动,立即给过云月复了信。
此后,双方频频通信,有了深厚的感情。过云月还寄来用丝绸织成的毛主席像和周总理像,还有杭州的风光照片等,并邀请他转业后到杭州工作,让袁国光深受感动。
联系中断
一晃半世纪已过去
然而,回国后袁国光到了韶关粮食部门工作,而过云月当时在杭州的学校教书。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两人的联系中断了。这一晃,就是半个多世纪。
袁国光的儿子袁章锐说:“我爸爸以前曾多次与我讲过当年过云月给他写信的事,我读书时也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课文,对这位当年曾亲切地给我父亲写信的女生十分敬佩。但由于条件限制,而且当时我妈妈还健在,对爸爸情感方面的事做儿子的也不便详问。两年前,爸爸又旧事重提,但我只知道她是一位教师,既无联系地址又无电话,更不知道数十年后的她情况如何,怎样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她?于是上网搜索。”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耐心细致的搜索,袁章锐果真找到了一个叫过云月的人。
缘分巧合
通过网络联系上老人
“那是一则寻人启事,杭州某学校一位叫陈勇军的工作人员也在寻找和一个叫过云月的女士,他们曾经一起工作过,但也失去了联系。我想,这个过云月也是杭州人,也是当老师的,会不会就是以前与我父亲写信的女教师呢?我按网上留下的电话给陈勇军打了多次电话,终于找到了过云月的电话。我迫不及待地给她打电话,自报家门是袁国光的儿子,终于找到了她。”
“父亲得知这一好消息,马上当着全家人拿起话筒拨通了过云月的电话。”当电话那头的老人听到打电话的是在朝鲜战场上与她通信的袁国光时,一时沉默了好久才回过神来。过云月第一句回话就是:“都过半个世纪了……”
袁章锐说:“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感动,都为父亲高兴,都能体会到两位老人激动的心情。他们在电话中互相问候,互相介绍各自家庭的情况。世事沧桑,时间一晃就过了半个世纪。我们后一辈的人可能不容易理解两位老人的这段感情,但他们当年书写的却是一部珍贵的历史,作为最可爱的人的志愿军正是当年千千万万女青年崇拜的偶像。”
终将重逢
老人将去杭州看过云月
袁章锐告诉记者,他对父亲的这段感情一直都很敬重,也支持父亲寻找过云月,因为他寻找的不仅是一段难忘的感情,更是一段珍贵的历史。但能够找到当年给他写信的女教师,靠的是缘分和巧合,他想找个时间陪同父亲到杭州去探望过云月,了却老人的心愿。
之后,记者也拨通了过云月的电话。电话那头,过云月老人对几十年前的那段经历仍记忆犹新,她非常关心袁国光的近况,请记者转达了对他的问候。
文/图记者卜瑜通讯员冯春华、吴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