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 时政 >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2-10-12 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本报记者 杜海涛 刘志强 吴秋余 欧阳洁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12日   第 01 版)

 
 

  南海之滨,千帆竞发。

 

  从“三天一层楼”到“三天一项制度创新”,深圳续写“春天的故事”,2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托起国际科创中心。

  长江两岸,绿意盎然。

  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湖北推动长江大保护,累计“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43家,呵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关中平原,连通内外。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往返亚欧大陆的“长安号”中欧班列,让不沿边、不靠海的陕西,得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一路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

  神州大地,气象万千的创造和改变,汇聚成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驾驭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非凡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擘画新蓝图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袭来;国内疫情防控任务繁重艰巨,乌克兰危机,超预期因素接连冲击……进入2022年,中国经济持续承压。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

  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创新引领持续增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中国经济在经历短期波动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彰显出强大韧性。

  这十年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一仗接着一仗打,中国经济闯激流、过险滩,驶向更加壮阔的前程。

  坚定的信心,来自坚强核心。

  “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决定重大经济事项,中央财经委员会(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发展重大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重大改革,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集中对我国发展作出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举旗定向、凝心聚力,准确辨识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

  进入新时代,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发展大潮风云变幻。

  向内看,历经多年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积累,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

  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一个个重大战略判断——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拨开迷雾,辨清大势,中国经济的历史坐标越发明确,前行航向越发清晰。

  ——高瞻远瞩、深刻洞察,科学确立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谋划‘十三五’规划建议,首先要把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2015年初,“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了这一点。

  “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如指挥棒、红绿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启了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统筹谋划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0年3月底,宁波舟山港春寒料峭。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这里考察。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

  疏梗阻、补短板,畅通国内大循环;抓科技、谋创新,努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夯基础、挖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引外资、扩外贸,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中国经济塑造了新优势、激发了新活力。

  走过非凡十年,我们更加深信:只要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国经济巨轮一定能劈波斩浪、一往无前,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引领新实践

  “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从阡陌纵横的农田,到西南腹地内河港,再到联通全球的枢纽站,短短十来年,重庆果园港实现“三级跳”。

  全球最新快速检查系统,作业零污染、零排放,航线贯通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江海联运、铁水联运,汽车、电子产业因港而兴……智慧绿色、内外联通的果园港,辐射带动重庆两江新区发展迈大步。

  “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十年间,新发展理念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鼓动发展之变。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发展新优势全面塑造。

  大坝高耸,巨浪冲天。今年9月22日,随着8号机组转入商业运行,白鹤滩水电站左岸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攻克“零配重”巨型转轮技术,精细安装超百万个零部件,成功应用800兆帕级高强钢,一系列自主研发成果,助力白鹤滩登顶世界水电高峰。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新时代的中国,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嫦娥”探月、“神舟”飞天、“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一项项创新成果举世瞩目;全球最长跨海大桥、全球最快智能高铁、全球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一个个重大项目捷报频传;大飞机首飞,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万米载人深潜器、极地破冰科考船建成交付,一件件大国重器横空出世……这十年,创新发展引领动力之变,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2.44%,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十一位。

  ——协调成为内生特点,“全国一盘棋”渐入佳境。

  51秒!这是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一辆汽车的平均下线时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带动这里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承接北京近4000家服装商户,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一点发全国”;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000余家,中关村企业走出首都、带动周边……8年多来,一幅协同发展的生动画卷在京畿大地铺展开来。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新时代的中国,着力推动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优势互补……这十年,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2013年至2021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7.5%、7.7%,分别快于东部地区0.5、0.7个百分点。

  202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64.72%,比2012年末提高11.62个百分点;宽带网络“村村通”,快递物流“路路畅”,农村电商激活大市场,乡村建设全面提速……这十年,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2012年至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人均消费支出之比分别由2.88、2.57缩小至2.5、1.9。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美丽中国跃然眼前。

  金秋时节,福建福鼎市白琳镇康达石业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忙着切割、打磨石材,却不见粉尘飞扬。

  环保督察点出问题、有关部门拉网式排查、企业或关停退出或重组整合,几年间,白琳镇石材产业告别“小散乱”,一座现代化产业园展露新姿。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新时代的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央环保督察频频“亮剑”,最严环保法“长出牙齿”,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接连打响,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庄严承诺、奋力实现“双碳”目标……这十年,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步走上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

  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26.4%,年均下降3.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7平方米,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70%……这十年,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开放成为必由之路,“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国仍然是不可能也不可以错过的市场。”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直言。

  宝马持续在华增资,西门子数控项目落子南京,阿斯利康宣布在青岛设立区域总部……今年前8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同比增长16.4%。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新时代的中国,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远洋航线循环往复,中欧班列日夜兼程,经贸盛会好戏连台,多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贸易规模越来越大,我国商品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由2012年的11%上升到15%。

  扎实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接连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在全球跨境投资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磁力”越来越强,持续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

  共建“一带一路”、发起成立亚投行、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不断扩大互利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更好发展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更加美好的世界。

  ——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山势起伏,峡谷幽深。今年7月22日,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从此可以“一部手机看天下”。

  用上5G信号、打通公路隧道、接入南方大电网,偏僻山乡的发展巨变让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感慨:“感谢党中央,让独龙族实现了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的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饭碗端得稳。2013年至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每年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12年增加18618元,年均实际增长6.6%,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底线兜得牢。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10.3亿人、13.6亿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日子有奔头。2015年至2021年,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3100多万套;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岁提高至2021年的78.2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走过非凡十年,我们更加深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国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驰而不息、昂首向前。

  开创新局面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百炼钢”成了“绕指柔”,“笔尖钢”突破“卡脖子”,高速钢轨、建筑桥梁用钢跻身国际第一梯队,22大类钢铁产品中,19类自给率达到100%……历经去产能“刮骨疗伤”,我国钢铁业“凤凰涅槃”。

  动力电池技术世界领先,激光雷达、国产芯片装车应用,车用操作系统等技术实现突破,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

  从高铁、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不断巩固,到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这十年,中国制造的供给能力、综合实力和产业水平持续提升,为经济发展筑牢了根基。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稳中求进、稳中向好,中国经济实力更强。

  “上半年,缓税70多万元,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40多万元,‘六税两费’减半征收,又省下8万多元!”

  山东麦王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华荣,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实打实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力提振企业信心。

  畅循环,保障物资运输通达;降成本,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促消费,相关举措接连出台;稳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发力……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司其职、群策群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稳促进,以进固稳,在“稳”与“进”的良性互动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稳”的底盘更加坚实。

  增速稳。2013年至202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稳定器、动力源。

  基础稳。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2年至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增长2.3%;作为全球唯一制造业全产业链国家,自主可控能力不断提升……着力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国发展的安全性不断增强。

  “进”的态势持续巩固。

  体量与日俱增。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我国GDP相继跨越60万亿、70万亿、80万亿、90万亿、100万亿元大关,2021年达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地位愈发重要。今日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服务贸易、吸引外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世界第二。

  ——直面挑战、化危为机,中国经济韧性更足。

  “一些国外采购商暂时来不了,那就把商品‘搬到’海外!”浙江义乌商城集团市场运营公司总经理王向荣说。

  今年6月,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开张,将辐射中东、北非等地近10亿人口。扩建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上半年,浙江义乌小商品城营收超42亿元,同比增长近103%。

  堂食暂停,餐饮企业转战外摆外卖服务;旅客减少,航空公司加开全货机航线……疫情冲击之下,各类市场主体不等不靠、迎难而上。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新时代的发展历程,反复印证着这一辩证法则。

  面对“三期叠加”、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要素配置、调整生产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我们出台“六稳”“六保”举措,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逆周期调节;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成为率先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多少次挑战袭来、压力倍增,就有多少次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经济锻造出更加强大的韧性。

  ——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国经济活力更旺。

  承诺即可营业,方便!

  今年8月1日,上海浦东新区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落地。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只要作出承诺并提交必要材料,即可取得行政许可、开门营业,时间、成本大大节省。

  攻克关键技术,给力!

  “精度控制到国际先进水平,后续还有更多订单。”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将年销售收入的15%投入研发,收获高精密行星减速器等创新成果。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新时代的追梦故事,生动诠释着这一奋进法则。

  新举措接连落地。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热情高涨。

  新主体活力迸发。2012年至2021年,民营企业数量增至4457.5万户,10年翻了两番;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至66.4万户,增幅超过50%。目前,我国市场主体已达1.6亿多户,比10年前增加近2倍,构筑起支撑经济的庞大基础。

  新动能茁壮成长。从5G、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到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再到远程医疗、在线课堂、线上会议,这十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21年,“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达17.25%,比2016年提高1.88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走过非凡十年,我们更加深信: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

  踏上新征程

  “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

  金秋时节,我们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

  踏上新征程,我们的任务艰巨繁重。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国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踏上新征程,我们的信心坚如磐石。“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新征程上再出发,我们拥有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尽锐出战,勠力攻坚!面对消除贫困这个世纪难题,五级书记抓脱贫,层层攻坚,啃硬骨头,拔穷根子。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中央一声令下,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打响,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迅速形成,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非凡十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今天的中国,9600多万党员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亿万人民凝聚起无坚不摧的伟力。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就能在前进道路上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新征程上再出发,我们拥有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部智能手机95%的零部件,可以在广东东莞一小时通勤圈内配齐;国产大飞机C919带动200多家企业“串珠成链”;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这十年,我国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巩固,为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供给端,实力雄厚;需求端,潜力充足。从云经济、宅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到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网络消费等新消费方兴未艾,这十年,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码头,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东数西算,这十年,基础设施建设蹄疾步稳,投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中国市场孕育着广阔空间,蕴藏着无限潜力。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今天的中国,既有全球最完备产业体系,又有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优势,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中国经济必将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新征程上再出发,我们拥有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广大干部群众豪情满怀、锐意进取,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巴蜀大地,科技企业抢抓机遇。回应居家娱乐需求,四川极米科技前不久推出集吸顶灯、投影仪、音响于一体的新产品,让消费者在家就能享受视听盛宴。

  皖北田间,种粮能手干劲十足。“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种粮挑上了‘金扁担’,一定多种粮、种好粮,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安徽太和县张槐村村民徐淙祥信心满满。

  天山脚下,建设者们分秒必争。面对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的挑战,新疆乌尉高速天山胜利隧道再传喜讯,开挖累计突破13公里。大家伙儿说:“缺氧不缺精神,争取提前完工!”

  今天的中国,社会活力竞相迸发,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合力开创中国经济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过非凡十年,我们更加深信:只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       ***

  历史总是在承续中前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