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勋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5日 第 05 版)
确定目标,并且有能力达成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愿景就不会落空;命运与共,推动各国共同治理,才能在保护的基础上构建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新闻中心,几幅大型长卷式壁画引人驻足。绿孔雀、黑颈鹤、松雀鹰等国家保护动物惬意栖息,高褶带唇兰、富民枳、香水月季等珍稀植物姿态万千,尽显山河壮美、生机盎然。多样生物、多彩姿态,映照着生态之美、自然之美,见证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付出的努力。
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前段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云南大象是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40年间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5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让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实践证明,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利用,才能更好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在于提升治理能力。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到加强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从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到引导公众自觉参与,从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到借助“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近年来,中国不仅全方位织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网,而且倡导并努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确定目标,并且有能力达成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愿景就不会落空;命运与共,推动各国共同治理,才能在保护的基础上构建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重大风险,全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呼唤实际行动和有力作为。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清晰、切实的举措,彰显了中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的决心和信心。一位媒体同行感慨:“又多又好的行动比什么都重要”。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政策,一项项行之有效的制度,一个个掷地有声的行动,必能让大自然恢复生机,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此次大会的会场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犹如一只巨大的孔雀绚丽开屏,拥抱四面来客,期待八方智慧。我们坚信,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携手同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