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评论 >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

2018-07-19 07: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评论员观察)
 
——把创新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③
 
李洪兴
 
  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明确指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这一论断再次昭示了那条颠扑不破的客观规律: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挖科技发展潜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培养一流科学家不太成功这件事,是值得讨论的。“是不是有这个现象?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到底重要不重要、值不值得去研究?”最近,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连发三问,引人深思。从“钱学森之问”,到现在“为什么培养一流的科学家不太成功”的“杨振宁三问”,都指向了人才,尤其是一流顶尖人才培养这一关键之处。
 
  客观地讲,我国当前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仍显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有关数据显示,全球人才数超过190万,中国只有5万名。之所以存在人才短板,原因多种多样:评价机制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严重;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现象依然存在;让优秀科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的方式方法欠缺,奖励机制有待完善……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好科研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的结构性矛盾,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人才不是“一键输出”、不能拔苗助长,培植好成长的沃土至关重要。有人说,一支世界级球队,不仅要有耀眼的巨星,也要有科学合理的人才配置;不仅要有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也要有适宜将帅之才施展才华的文化环境。创新人才团队的建设,同样如此。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囿于国力,难以为创新人才提供完备的硬件环境。如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2%这一科技界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早已实现,而且是在GDP连续增长的基础之上。可以说,经费问题不再是阻碍创新最重要的瓶颈,怎样把“软件”设计好、运行好,成为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如果年年花小半年时间申请项目、鉴定成果,月月用好几天时间应付检查评估,天天填形式多于内容的表格,再有潜力的人才也会觉得一筹莫展。但从另一方面看,也不能都怪各种管理评价体系过于严苛,科研投入效率低下、乱花钱浪费经费的情况也确实存在。如何协调好两方面的关系,把人才评价和经费管理做得因人制宜,是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一个重大挑战。
 
  有人经常感慨,不论是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还是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学派,抑或是其他世界顶尖水平的科研机构,优秀人才总是一茬接一茬。究其原因,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领军人物的带动之下,正确地提出了问题,找准了努力的战略方向,这才形成了创新人才层出不穷的良性循环。今天的中国,创新需求极为旺盛,需要我们在供给侧打一场翻身仗,进而将那些亲身探求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规律揭示出来,把那些真正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行之有效的办法总结好。真能做到这些,一个有着13亿多勤劳智慧国民的国家,理当不应为人才发愁。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9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