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评论 >

人民日报新论:先富带动后富,如何正确打开

2018-04-19 07:4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先富带动后富,如何正确打开(新论)
 
 
傅昌波
 
  先富人群行善应尽量避免采用临时动议、被动出资、简单给钱等传统慈善模式,逐步建立值得家族成员持续投入的战略慈善模型
 
 
 
  前不久,一则“广东富豪捐赠2亿元建258套别墅赠乡亲却反遭村民刁难”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之后,当地政府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收集村民意见,同时与实施捐赠的企业家沟通,完善分配方案,争取在一个月内确定方案,把现有的别墅分下去,让公益行动圆满落地。此次善举遇到的困扰,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先富人群想带动后富人群,在方式方法上如何更合理、更有效?
 
  经历了4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先富起来的人群如何安排巨额财富、怎样安顿庞大家产,特别是如何引导财富惠及后富人群,已经成为现实问题。历史经验及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公益慈善是超高净值家族的必选项,先富人群在规划家族财富传承时,公益慈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先富人群行善,要建立对家族财富的正确认知。企业家财富越多,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就越大。从主流价值和社会发展看,先富人群做出“利他”的贡献,有助于促进整体的和谐繁荣,也有利于保障其长久的“自利”。在现代社会,公益慈善本质上是市场分配、税收调节之后的又一种社会财富分配方式。近年来,无论是制定出台中国首部慈善法,还是修订相关税收制度,我国正在逐步形成鼓励和规范先富人群行善的公共政策体系。因此,先富人群应当建立家族财富与家族慈善同步传承的框架,把行善列为家族财富分配的重要实现方式。
 
  先富人群行善,要突破对传统慈善的路径依赖。富人行善的动机,大致可归纳为改善政商关系、提升品牌形象、感恩家乡母校、遵循宗教信仰、支持个人志趣等。无论基于什么样的动机,先富人群行善应尽量避免采用临时动议、被动出资、简单给钱等传统慈善模式。可以依据自己的事业禀赋及家族特点,聚焦特定领域,从战略性、引领性、长期性、多赢性等方面逐步建立值得家族成员持续投入的战略慈善模型。同时,要考虑建立公益慈善执行团队或者委托专业慈善机构承接执行,确保所资助的公益项目规划科学、执行有力、可以持续,并要求项目具备可测量、可评估的社会影响力。
 
  先富人群行善,要借助新工具新方法。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深度应用,人类正在步入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特征的智慧社会时代。地址定位、移动支付、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得公益慈善行为植入各种生活场景成为可能;影响力投资、公益金融、耐心资本等新兴金融工具为现代慈善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近年来席卷全球的兼顾解决社会问题目标和盈利目标的运动,为同步实现行善和增收提供了参考。从某种程度上说,今日中国的先富人群行善可以充分运用智慧社会时代的这些新工具新方法,实现对发达国家财富家族行善规模和效率的超越。
 
  (作者为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兼家族传承中心总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