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奖的危机不孤单(辣评)
君 然
刚刚揭晓的中国电影百花奖把最佳男女配角颁给了“小鲜肉”李易峰和偶像派明星杨颖。人们惊呼“百花奖变成了粉丝奖”,还有参与投票的大众评委爆料百花奖的投票过程存在暗箱操作。百花奖这个曾经在中国电影人和观众心中至高无上的奖项,似乎面临山雨欲来的危机。
其实,百花奖的评选结果受到质疑,并非今年才有的事。受到质疑的电影奖项也不仅只有百花奖,国内不少电影奖项逐渐失去了权威性,很多创作者表示,在今天获得国内的某些电影奖项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让人感到荣耀,从中获得的激励也不再那么强烈。
当中国观众对奥斯卡金像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等海外国际电影奖项越来越熟悉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人争相在海外国际电影节上亮相的时候,为什么中国本土电影奖项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却逐渐式微?这其中反映出的是中国电影艺术创作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的缺失。
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是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十分红火,各类大型电影节和行业组织、协会自发评选的奖励、表彰也很多。但这些看似热闹的现象背后,与迅速发展的电影创作和市场实践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与之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就更无从说起。应当说,当前中国电影的创作和市场实践已经远远走在了理论评论建设前面,大大溢出了传统电影理论评论的经验范畴。如何评价一部电影的艺术高低,如何看待一次创作进步与否,如何辩证地理解电影本体的艺术成就和市场成绩……一系列问题都没有答案,也似乎少有人在真正努力地探寻答案,这正是各大国内电影奖项越来越难令人信服的根本原因。
艺术探索和市场实践早就起跑了,中国电影的理论评论建设必须迅速跟上。从这个意义上说,百花奖面临的危机并不孤单。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3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