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评论 >

人民时评:整治“红顶中介”要斩断公权私欲

2015-01-16 08:12 来源:人民日报

整治“红顶中介”要斩断公权私欲(人民时评)

    毕诗成

  整治“红顶中介”,简单几个字,却承载着迫切的进步诉求:既是简政,也是惠民;既是规范市场,也是规范公权;既是改革深入,也是反贪污腐败

  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整治“红顶中介”,将成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14日召开的国务院党组会议,清晰地传递了这一信息,要求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加快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这是坊间对于“红顶中介”的形象刻画。而“红顶中介”的应运而生,往往有着不可告人的“使命”:在政府不断下放权力、减少审批、降低收费的时候,一些与此类部门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机构,动起了歪脑筋,打着“中立”“第三方”的幌子,把相应的“权力”暗度陈仓地承包了下来,通过形形色色的手续、关卡、资质、认证,制造出依然带有垄断色彩的“隐形审批权”,继续折腾企业与老百姓:钱照掏,路照跑,甚至掏得更多、跑得更久。前年有一项调研显示,“原来在政府部门200元能办的事,到了指定中介机构,2万元都办不了。”显然,这与简政放权、让利于民、培育中介服务业的初衷背道而驰。

  “红顶中介”现象虽是怪胎,倒也有其成因。逐利自肥的甜头,很容易导致不安分的手变着法子地伸出来。要害在于,伸出来的“多余的手”,能不能及时被发现,会不会肆无忌惮可以左抓一把右抓一把,最终是否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回答好这三个问题,也是简政放权改革所需要的配套措施。

  “红顶中介”能够浑水摸鱼,往往是因为前置的中介服务项目“账单”不清楚,缺少可资查询比照的硬杠杠。理清这个清单,才能清理没有法律依据的“擦边球中介”,权力才会真正交给人民,而不是左手交给右手;“红顶中介”之所以能左右逢源,还是因为中介机构市场化管理不彻底,和权力挂钩,和官员暧昧,面对市民装政府,面向政府装企业,大家拼的是关系,利益输送必然四通八达;“红顶中介”之所以肆无忌惮,是因为对此弊病长期缺少重视,没有上升到害国害民、破坏改革大势的高度来认识,得到好处的钵满盆满,却很少付出代价,这就导致了“你设我也设”的心态。

  基于如此病灶,整治“红顶中介”的要害,首先就得斩断公权的私欲,创造没机会腐、没能力腐、没胆子腐的社会环境。建章立制才有规矩,对于混沌状态的滥权行为,当头棒喝是第一步,釜底抽薪才是治标治本、长治久安——用中央领导的话说,就是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急需建立起来。权力透明了,边界清晰了,企业与群众才有底气对照清单免做冤大头;市场透明了,中介机构真的按服务能力排队,资源配置才能指向公平公正;责任透明了,四处伸手首先得考虑考虑后果与代价,私欲才不至于肆意流淌。

  综而观之,整治“红顶中介”,简单几个字,却承载着迫切的进步诉求:既是简政,也是惠民;既是规范市场,也是规范公权;既是改革深入,也是反贪污腐败。开弓没有回头箭,在理清楚利益链条与病理逻辑之后,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政府担负起履行权力清单的责任,市场担负起维护中介市场秩序的责任,纪律监察部门担负起对利益输送一追到底的责任……良币足够坚挺,才能够撼动既得利益,有效驱逐劣币。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1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