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评论 >

人民日报新论:经济运行减压,定向调控居功

2014-08-01 07:34 来源:人民日报
    余斌
 
  定向调控强调差异化和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强基础、补短板,精准发力,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年初以来,面对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变化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创新推出定向调控,抓住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出台了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措施,成效显著。
 
  所谓定向调控,是政府对关键领域和相对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调控,旨在消除瓶颈制约,拆除制度藩篱,疏通运行渠道,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与总量调控不同,定向调控强调差异化和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强基础、补短板,精准发力,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如果说总量调控像“大水漫灌”,定向调控则似“喷灌”“滴灌”。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错综复杂,“三期”叠加,各种深层次矛盾凸显,传统的宏观调控方式面临挑战。从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行业分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内部差异明显,并影响到区域经济表现。化解过剩产能和泡沫,对于产业结构单一的地区会形成较大冲击,甚至出现“区域塌陷”现象,也会诱发金融风险。因此,需要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把总量调控与定向调控有机结合,通过总量调控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通过定向调控,满足不同市场主体差异化的政策诉求。
 
  定向调控始于“定向降准”。为了加强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央行从4月25日起分别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2和0.5个百分点。此举被市场称为“定向降准”。6月16日,央行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也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定向降准,导向更为明确,范围更为扩大,标准更为具体。在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央行两次定向降准,用调结构的办法,坚持有扶有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这两类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进行政策倾斜,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需要支持的领域,确保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更加顺畅。
 
  定向调控在其他领域也得到广泛运用。比如,积极运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设立铁路发展基金,支持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扩大营改增试点,促进服务业发展;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面扩大到85%以上;10个省市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取消和下放了145项关系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关注度高的行政审批等事项;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等等。这些定向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充分认识定向调控实效的同时,也应注意以下两方面情况。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础。当政府给予某一类市场主体以倾斜性政策支持时,容易形成不利于对其他参与者的外部环境。二是定向调控需要更多地与改革措施有机结合,发挥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中的推动作用,从而放大综合效应,既有利于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也为新增长动力的培育奠定制度基础。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0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