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盛唐贞观之治,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魏征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可以说,有非常之人,然后能成非常之事。铸就丰功伟绩,离不开人才辈出;开创太平盛世,有赖于群贤毕至。
重视人才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好干部”始终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用20个字描摹出好干部的“时代肖像”: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照这20字要求,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在两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亟须引起关注:一是信念,二是担当。
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理想信念是人的志向。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障碍也能突破,再迷人的诱惑也能抵制,再艰难的挑战也能应对。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利益做出英勇的牺牲,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
今天,理想信念坚定,依然是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要看这一条。如果信念不坚定,政治不合格,经不起风浪,扛不住考验,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需要的好干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看起来再美,也会得“软骨病”。用理想信念铸就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当代中国,已经进入矛盾凸显期、改革深水区,多元思想相互激荡,挑战着主流的价值观念;物质诱惑席卷而来,冲击着干部的自律防线。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冲击之下,我们党的干部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人失去了信仰、丢掉了理想。有的对共产主义理想心存怀疑,认为是水月镜花,可望不可即;有的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信马列信上帝,热衷于烧香拜佛、沉迷于堪舆风水;有的政治立场不明,碰到重大问题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存心投机;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活;有的唯利是图、利令智昏,抱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不良动机,以权谋私……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迷失的尽头,是原则缺乏、价值虚无,甚至底线崩塌。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没有远大理想,不可能成为“好干部”;离开责任担当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时代需要的“好干部”。有多大担当就能干多大事业。社会转型期,机遇稍纵即逝,解决问题的窗口时间越来越短;挑战越积越多,问题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执政党的“好干部”理应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才能在机遇初现时推动改革,在问题露头处化解矛盾,为改革发展赢得战略空间,把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熔铸到执政兴国的实践中。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想负责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怕得罪人、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问题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干事拈轻怕重,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问题推得急;有的庸懒散软,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这种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的“圆滑官”、“老好人”、“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还怎么向前推进?发展的关键期,又如何攻坚克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敢于担当,是今天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方此之时,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向梦想进发,既有春和景明的机遇,也有暗流汹涌的挑战。只有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越来越多,我们才会有轻舟必过万重山的坚强自信,才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动力源泉,才会离那个激动人心的梦想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