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欧洲新闻 > 德国 >

德国汉堡集装箱码头迈向工业4.0(第一现场)

2014-10-24 07:54 来源:人民日报
导引车长着“眼睛” 起重机风电驱动
汉堡集装箱码头迈向工业4.0(第一现场)
 

 
   本报驻德国记者 管克江
 
  一艘万吨巨轮停靠在岸边,几台30多米高的起重机稳稳地抓起船上的集装箱。另一侧,一辆辆自动导引车就像机器人一样,训练有素地“排队”上前接住集装箱,然后快速驶离——这是记者不久前在德国汉堡阿尔腾威尔德尔全自动集装箱码头见到的场景。由于采用了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它被评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之一。
 
  智能网络系统是港口有效管理的关键
 
  码头上看不到人影。自动导引车没有车头,却似乎长着“眼睛”,行驶起来平稳有序。原来是车头装上了天线,地下铺设有1.5万个感应器,两者“对话”后,导引车能自动选择最便捷的运行路线:需要通过火车转运的,搬到靠近火车道的堆场;集装箱内是生鲜食品,则运到插电冷柜堆场;如果交货时间紧张,则运到最方便卸货的堆区。自动导引车停靠误差不超过3厘米。
 
  拉到堆场后,轨道式门式起重机“接班”。每个堆存区配备一高一矮两台起重机,可以同时作业,相互穿越。这种安排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避免一台起重机出故障影响另一台工作。虽然同集装箱素未谋面,但通过远程数据中心的“介绍”,起重机已经知道自己的任务。它们将集装箱一个个堆起来,最高可垒5个。
 
  运营方、汉堡港口仓储物流有限公司的公关部经理苏珊·施密特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谁能猜到在这里工作的员工有多少?”我们有的答几个,有的答几十个。答案出乎意料:630多人,只不过电脑工程师取代了原先的搬运工。其中光在电脑控制室就有100多位员工。他们操作的电脑系统,就是自动导引车和门式起重机的“耳朵”与“眼睛”。另外,集装箱进场和离场环节仍需人工参与。将集装箱从货轮上卸下来时,需要工人操作岸边起重机(又称岸桥)。当集装箱卡车来提货时,也还需要熟练工人操作。为了卡车司机的安全,他们使用摄像头来观测吊箱位置,然后拨动手柄完成装车。
 
  德国正在大力发展工业4.0战略,其中一个基本因素是工业流程智能化。汉堡港务局局长延斯·迈尔对本报记者表示,智能网络系统是港口有效管理的关键。因此港口方面很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建造智能港口。在可预见的未来,港口使用者和管理者都将能实时观测货物流动情况,从而选择最佳运输路线和方式。
 
  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露天实验室”
 
  码头另一个特点是绿色环保。84台自动导引车中,有10台使用电池,于2011年投入使用。它们也是全球集装箱码头使用的首批电池重型货车。根据德国能源转型计划,今后北部的风电将成为绿色能源的主要产地。但德国用电大户在南部,同时风能产出不均衡,多余电能怎么办?各方研究的重点是将其就地转化成电池储存起来。
 
  在联邦经济技术部门牵头下,阿尔腾威尔德尔码头和相关研究所、大学合作,把码头变成德国能源转型的“露天实验室”。充电系统和当地智能电网保持通讯,通过预测用电曲线,在低谷期给自动导引车的电池充电。目前自动导引车电池一次充满需要6小时,然后可连续运营12小时,最大载重70吨。下萨克森州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汉斯—于尔根·阿佩尔拉特博士认为,这项研究对公交系统中的电动大巴和机场服务车辆都有借鉴意义。
 
  堆场起重机也是由可再生风电驱动的。这些轨道式起重机每天行驶里程56千米。苏珊·施密特说,港口制订了一项2020规划,即到2020年把港口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08年基础上减少30%。到2012年,排放量已减少了24.5%。
 
  汉堡港四个集装箱码头,1/3吞吐量同中国有关
 
  阿尔腾威尔德尔码头建成于2002年。在两德统一以及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影响下,港口管理方意识到汉堡的贸易量将快速增加,但新建码头面临两个挑战:一是汉堡作为内河港,土地面积有限,二是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在欧洲较高。设计方最终采用了三环节结合的自动化方案。岸桥采用上海振华重工开发的双小车系统;自动导引车负责将集装箱拉到堆场;堆场门式起重机采取一高一矮双配置。双小车系统岸桥是整个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的第一步。该系统在靠海一侧和靠码头一侧各有一辆小车转运集装箱,靠码头一侧的小车装有射频识别系统,会自动扫描集装箱上的标签,然后将相关信息传回数据中心,安排自动导引车来“接送”。
 
  作为欧洲对华贸易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汉堡拥有4个集装箱码头,年吞吐量900万标准箱,其中1/3同中国有关。每周26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往来于汉堡和中国各港口之间。汉堡负责对外关系的国务秘书沃尔夫冈·施密特对本报记者说,汉堡港口是德中经贸关系的一个缩影。从货物种类看,汉堡运往中国的集装箱商品包括机械设备、化工产品、车辆零部件、电子设备、金属和基础化工品等。中国经汉堡输入的商品主要包括消费产品、服装和皮革、食品以及电子设备等。这些商品既有互补性,又有关联性。特别是电子设备同时出现在主要进出口商品中,体现了德中在产业链上的合作以及良性竞争。
 
  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统计,目前有500家中资企业落户汉堡,550家汉堡企业同中国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沃尔夫冈·施密特表示,汉堡致力于打造欧洲同中国交往的桥头堡,除了海上运输,郑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也已开启。中欧正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智能快捷的物流基础设施将是汉堡最有力的竞争点。
 
  (本报柏林10月23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4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