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 >

阳光夏日:耶路撒冷不“冷”,约旦沙漠狂“晒“

2023-09-04 16:34 来源:综合

以色列在国际新闻中为我们所知的永远是“混乱”:巴勒斯坦、叙利亚和黎巴嫩,边境冲突不断,当大家知道我再赴以色列时,都表现出了一副表情:“你不怕死呀!”炎夏烈日我们踏上了征程,奔赴异域,去以色列约旦——

我们在奶和蜜的土地上,谈了一场记忆永存的恋爱

……

特拉维夫:潜入雅发老城艺术深处

如果说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人的精神圣地,那么特拉维夫就是烟火气的家园。这座城市有着全境的海岸线、素有“ 白城 ”之称的包豪斯建筑群、精致又小资的咖啡厅和餐厅,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场所。

雅法老城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弯曲街巷两边全都是用黄色石头砌成的房子,巨大的石墙竭力保持远古的气息。这里有许多画廊、工作室、饰品店、博物馆和咖啡屋。以色列政府将这里的房产收回转租给了艺术家,扶持他们在老城发展。

我们沿着错综复杂的小巷,踏着记录千年历史的石板路,走进以色列国宝级艺术家伊拉娜•古尔的私人美术馆。伊拉娜古尔博物馆 (Ilana Goor Museum)位于一座近300年历史的古宅中。博物馆有上下四层,除了地下一层,每一层的露台上都可以遥望地中海 。

博物馆收藏了绘画、雕塑、影像资料、部落艺术、古董、图纸及设计作品。除了年轻以色列艺术家的当代作品,还可以看到包括马纳舍卡迪希曼在内的著名艺术家作品。伊拉娜·古尔的认为,博物馆艺术并非只是在“神圣”的白色空间中展出,而应该与生活本身息息相关。艺术并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要贴近观者的生活。

在这个藏品琳琅满目的艺术博物馆内,我们一一领略了艺术家别具一格的眼光和空间摆设:显眼的地方会有一幅让人留恋的画,角落里又不放过一个精致的藏品,楼梯上放着艺术家美丽的相片,大部分是穿着衬衣的洒脱的形象,门上的把手也常常是意外的惊喜。

不少艺术家喜欢将自己的作品挂在外墙上或摆放在路边,这里的路灯、窗棂和门牌都透着浓浓的设计感。纵横交错的路口总会有意外的惊喜:一个几何形的招牌,一株悬空的橘子树、一张手工艺术挂毯、一张印象派海报。

同行的陈克涛是国际艺术收藏行业的大佬,面相极为平和、安宁,总是面带微笑说话,一路上对艺术的见解让小伙伴获益颇多,共识是收藏路上“火眼金睛”的练就,真的需要长期积累,“一纸千金 ”和“一张废纸”其实仅仅一步之遥。

我们去了也门艺术中心,迎接大家的是浓郁的异域风情体验。在本.大卫这个手工首饰第八代传人的血管里,依然流动着犹太家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在艺术家的解说下独特的五线掐丝艺术奇迹般展现在大家面前。珠宝是动态的,配置经过一丝不苟的手工制作过程,对细节和质量给予最大的尊重。

我们一行在老城和法式风情艺术社区尽情感受绘画、雕塑和音乐作品带来的冲击,也会偶然在某个墙面上惊喜的发现梵高和毕加索的真迹。

这里很多有趣的手工艺制品,不同于纪念品商店里面的量产货,每一个作品都出自匠人之手,独一无二。当然,这里的价格很“以色列”。

强烈的地中海阳光照进老城里,投射出斑驳的光影,整座老城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海法:加利利湖的前生今世

伽密山上的巴哈花园是海法不可错过的景点,巧夺天工的“空中花园”长约一公里,从路易步行道一直延伸至哈格芬街。

整座花园依山而建,自山脚至山顶绵延千米,垂直高度约225米,最大坡度约63度。花园中心是巴孛陵寝,金色半球形穹顶位于4米高的乳白色圣殿之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对称齐整的巴哈伊花园洋溢着浓郁的波斯风情。一条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阶梯位于花园的中轴线上,宛如一条玉带穿梭在花园层层叠叠的绿毯之中,而沿线树木、水池、花盆、雕塑等景观则对称地分布在两侧。     以色列有两片著名的“海”,一个是无数人躺在上面看报纸的死海,一个就是最大的淡水湖——加利利湖。

加利利湖湖光水色,是揉合了两千年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的渡假胜地。加利利湖区素有耶稣“第二故乡”之称,我们参观了五饼二鱼堂,这是纪念耶稣在加利利传道士用5个饼和2条鱼喂饱了5000人的故事。

很多人在这里洗礼,他们穿着白色的长袍,由神父带着他们,先做一段祷告,心里有了满满的能量,然后沉入水里 ,过一会儿再从水里出来,整个人带着喜悦和满足。

洗礼是基督教的一个很重要的入教仪式。行礼时,主礼者口诵经文,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将受洗人的身体浸在水中,表示洗净原有的罪恶,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来更新自己的生命。

受洗会有重生的感觉吧?应该是的,我看到每个人的表情都有一种难以言明的虔诚,从水里出来时都是满怀喜悦,似乎有圣洁光披洒在他们脸上。

我们顶着烈日上了加利利湖上的硬质游船,木船是仿照当年耶稣时代的沉船而制造的,可谓用心良苦。加利利湖的形状象一个竖琴,在游船行进途中,以色列犹太帅哥拿出一面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国歌声中,提示团友升起了五星红旗,然后动员大家跳以色列集体舞,他率先示范了几个动作,大家便跟着跳了起来,欢乐的情绪就着音乐氤氲了四周。

最后一站是共产主义社区——基布兹。我们乘坐69岁老先生开的观光小火车游览整个基布兹中心,听他给我们讲这里是如何以来农业带动整个社区的经济。

这个基布兹中有大片的奶牛,农场靠出口牛奶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成片的奶牛见我们过来,噌噌噌的聚到了围栏这边表演吃草。

打开Google map去定位此时的位置,我们的背后毗邻戈兰高地,而高地的背面就是叙利亚,八公里的距离。  这也许是此生距离叙利亚最近的一刻了吧,摆弄着地图缩小放大看着和敏感地带的距离,想当年这里是战火纷飞的地方,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有种沉甸甸的情绪在靠近。

安曼神秘古老小众旅行圣地

公元前11世纪,崇拜埃及太阳神的阿蒙王国将首都建立在安曼城堡山上,当时人们把首都称为“阿蒙”,后来发音逐渐演变成“安曼”。

相比出镜率更高的“以色列”来说,安曼(Amman)是座“古老”与“年轻”并存的城市。安曼旧城里依旧保留着古罗马遗迹,是其作为古罗马帝国一部分的证明,也是游客最能体验当地民族气息的地方。

这是一个建在山上的城市,受罗马人统治了300年,所以保留了很多罗马人的建筑。老城的建筑依山而建,柔黄色建筑鳞次栉比,蜿蜒曲折的街道,高高低低,忽上忽下,错落有致,这就是安曼,一座浮华退尽的古城。,座360度映入眼帘都是层层叠叠柔黄色的城市。安曼老城的人文气息与历史格调相当浓郁,拥挤的街道与破旧的建筑很有特色。导游Murad带着大家游览老城商业街,品尝街边小吃“库纳法” ,吃从没吃过的奇异水果,为亲朋好友选购一些当地纪念品,安曼特有的构成主义风格的明信片和一些好看的冰箱贴,当然其他奇奇怪怪的小东西都值得淘一淘。

安曼的神秘古老甚至大于以色列。在以色列经历了高物价后,来到约旦似乎安心了许多。虽然与周边那些产油的穆斯林兄弟比,约旦家底相对羞涩。但这个头顶先知“圣裔”光环的国家,却拥有它们没有的一样东西,那就是稳定!

街上所见,阿拉伯人居多,男男女女穿着宽松的长及脚踝的披肩长袍,长袍外套上轻纱披风,男的头箍花样多些,有黑、白、红花格的。女的比较单调,一般都黑头巾黑头箍,即使有颜色的也不带花样。穿梭在安曼老城,连空气都充满着浓厚的阿拉伯风土气息。 

安曼的街道店面十分整洁,路上不见塑料袋纸屑乱飞,这与伊斯兰教教规讲究卫生有关。中东气候适宜椰枣的生长,随处看见椰枣树伫立街旁。

这个上帝的“应许之地”里,无论是历史遗迹,还是风土人情,都让旅者着迷。短暂的安曼之行,给我留下了绵长而深刻的记忆。

佩特拉瓦地伦:远古人类生活场景

约旦是一个拥有壮丽自然景观和丰富人文遗产的阿拉伯国家,一个思之如狂见之难忘的异域王国佩特拉古城,文化交融的亚喀巴,热闹繁华的安曼,静谧安祥的死海……

我们入住了景区的The Moon Hotel,这是此行价格最便宜的酒店。登上楼顶就餐,但见这座千年古城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如此安详和静谧。夕阳下,此时的古城仿佛披上了玫瑰色的纱衣,美仑美奂。

佩特拉古城堪称“玫瑰之城”,因砂岩红色得名,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狭窄的海拔1000米的高山峡谷内。它是约旦唯一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玫瑰之城的入口处,纳巴特人开凿了一条名叫西克的蛇道。蛇道蜿蜒出没于穆萨山谷的岩石缝隙,悄然无声地连接石城的内外。两侧山体的断面,层层叠叠,色彩斑斓,在常年阳光温润的触摸下,光怪陆离,不时呈现玫瑰之色。

玫瑰色让四周的山体岩石注入了灵魂,褪去了拒人千里的冷冰,使这冷漠的蛇道也变得温情脉脉。

8月的佩特拉烈日灼心,古城真正的显现出玫瑰色,随着阵阵马蹄声在峡谷中穿越,所谓大漠孤烟大概就是这个感觉吧。两旁峭壁林立,犹如利斧劈开,与外面缤纷的现代社会犹如时间挤压一般恍惚,似乎随着岩石的年轮,回到了千年前的那个年代。

蛇道的尽头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镶嵌于山岩间的卡兹尼神殿赫然扑入眼帘,这座罗马科斯林式的两层建筑,历尽了千年岁月的无情蚀刻,依然旧时模样,华美壮观,有跨越千年的不朽美丽。

不少约旦人牵着骆驼聚拢揽客,各种游人,世间皆忙。

……

如果说佩特拉是巧夺天工人类的伟大,瓦迪拉姆大沙漠则展现着大自然无穷的力量。

瓦迪拉姆是约旦最壮观的沙漠景观,这里是典型的纯沙沙漠,风化的巨大岩石如同城堡,这里地表的形状与月球的环形山极其类似,也正是这样奇特的地貌,让好菜坞导演们蜂拥而至,《火星救援》,《星球大战》,《变形金刚》,《夺宝奇兵》等大片都曾在此拍摄。

吉普车不是非洲Safari那种,也不是以色列敞篷的路虎,而是皮卡斗儿车,抹高倍防晒霜,戴口罩,戴墨镜,围严实。乘吉普车驰骋于辽阔的大漠之上,狂野奔驰,看远方的烈日将一望无际的沙地慢慢染成酒红色。

我们顺着一条狭窄的天然大裂谷,爬上石台进入山间,看得见岩壁上12000年前,人类在这里居住时留下纳巴提亚古铭文。有骆驼、人物和羊等25000个岩画和20000个石刻艺术作品,考古遗迹,也记录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

瓦迪拉姆是贝都因人的家园,贝都因人特别喜欢喝茶,驿站男人从烧着火的土地上提起水壶,询问你要有糖还是无糖的。一杯红茶,带着异域的味道烟火,已经很久没有喝过从水壶里做出的开水了。

据说这里的透明泡泡屋星空帐篷(Wadi Rum Bubble Luxotel)特美,豪华帐篷酒店(Memories Aicha Luxury Camp)景观要提前半年预订。我们没能预订到,退而求其次去了红海的五星。

在沙漠途中,有一个废弃的火车站,一节节旧的绿皮车厢引来过路游客拍照。机车,工业革命的象征,色彩,现代高速失却的魅力,都写在了断成几节的车身上。蒸汽升腾,机械轰鸣的繁华过后,总有落寞时……

红海小镇亚喀巴:惬意出海和漂浮

红海小镇亚喀巴是约旦最浪漫的城市,接近傍晚,我们开进了约旦紧靠红海边的小镇亚喀巴。

亚喀巴(Aqaba)是约旦唯一的港口城市,与以色列埃拉特相邻,南部与沙特阿拉伯接壤,与埃及的西奈半岛隔海相望。1965年,约旦拿出了6000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区换来了在沙特在红海边上的12公里的海岸线。作为贫油国,淡水资源也不多,农产品和工业制品都严重依赖进口,原本的海岸线扩张到27公里后,这个港口得以打开沟通世界的大门,承担了贸易、旅游等重要作用。

沙漠占据约旦国土面积80%以上,而红海是漫漫黄沙中醉人的蓝。当太阳缓缓落下时,亚喀巴的美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座城市以它的海而闻名天下被人熟知,

这些天看够了遗迹,终于可以在约旦亚喀巴“换换口味”。我们乘着游艇出海,伴着阿拉伯欢快的音乐,吹着咸咸的海风,享受那份独有的惬意 。

亚喀巴湾的出海口是约旦,以色列,沙特,埃及的四国交接点。出海会经过一截狭窄港口,对面肉眼可见以色列海防人员,这一段我们不拿起手机,以防惹下偷拍罪名。

船上,我们和一群法国青年群欢和午餐,享受无国界的逍遥。

……

当晚入住了DSA  Holiday Inn Resort Hotel ,酒店私有的海域是此行我们最期待的景点。死海不是海,是世界海拔最低的湖泊;死海不是海,没有潮起潮落;死海不是海,但是它的含盐量却是一般海水的8.6倍。

这几天约旦40度的高温晒得人头晕眼花,我们忍住想冲进死海翻江倒海的冲动,但因为留恋红海我们到宾馆过了时间,必须憋到了第二天早晨才能下海。

次日早餐后我们来到宾馆圈起的私域海滩,这里是最受欢迎的死海游泳地,不会游泳也不用担心,死海的盐分含量很高,其密度要比普通的水高很多,人在死海很容易就能浮起来不会下沉。

在巨大的浮力中学会游泳很容易,最简单地浮起来就可以享受水中乐趣。或者干脆躺在死海上享受悠闲时光,拿着书本和饮料放在一个篮子里,漂浮在死海上,舒舒服服地看书。

海边安全大叔提示,死海的海水刺激性非常强,海水如果不小心进入眼睛,要立即上岸用清水冲洗。下水后必须先蹲下再慢慢尝试仰泳,不可如青蛙一般跃入水中。

死海漂浮对人体有很好的养生效果,漂浮一个小时的时间,就相当于沉睡了八个小时,之后又经过四小时的按摩之后的效果。

死海海滩边碰到几位西方女子,请我们帮忙拍照,表示这是once in a lifetime的盛事。然后一起穿着泳衣和包头泳帽,小心翼翼地把死海泥涂在脸上身上,特别美好。

死海泥的磨砂效果很卓越,狂野地把泥巴涂抹在全身,冲洗之后能感觉皮肤特别光滑细腻,效果比la prairie磨砂膏还好。以色列的国宝品牌Ahava卖点就是死海泥精华。其实,死海泥本身的效果比用它制成的护肤品效果强百倍。

 耶路撒冷,交缠的圣地

约旦办离境手续,耶路撒冷,我们更近了。

相隔四年,终于,我又来了——

“上帝若有十分美,有九分都留给了耶路撒冷”

在耶路撒冷,触摸老城的城墙围起一个3000年的故事,所罗门王、古罗马、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恍如隔世

远处,伊斯兰教金色的圆顶清真寺特别耀目!

犹太男人的装扮一眼就能认出来,白衬衣黑西装,头顶礼帽,两鬓留着两缕小辫子,走起路来沉稳凝重。

耶路撒冷老城是这次旅行最期待的一个地方,而耶路撒冷老城里最不能让人忘怀的可能是哭墙了。也许哭墙的建造者不会想到他们的宏大的建筑会成为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胜地。不远处就到了西墙,那是一个对犹太教来说充满苦难、圣神和眷恋的地方。西墙也叫哭墙,亦有“叹息之壁”之称。

 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教徒们在西墙前或哀哭或低声祷告,表述流亡之苦和对古神庙的哀悼。到访者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但相信的人都会把自己的心愿、祈祷写成小字条,放到西墙的缝隙中——根据犹太传统,在西墙下许下的心愿会直达天庭。

 光在墙上投下各种影子,它记录人们的存在,但记录不了内心曾经的沧桑。

在去往哭墙的阶梯山,我拍下了这样三个传统犹太人,看着那个蹒跚的老人扶着栏杆走下阶梯,我突然明白了那句话“上帝若有十分愁,有九分留在了耶路撒冷”。

此时此刻,不论阿拉伯人、犹太人、还是基督徒,他们所拥有的都是:三千年,阳光下的耶路撒冷!

晚餐后,我们一行人溜达到了老城。土黄色大块的石墙让整个古城显得十分坚固,就像适者生存一样,历来的战争也没能打垮它,仍旧完整的示人。这里的石墙虽然曾经被摧残,但是依然积极乐观的呈现在人们眼前。

我们走到了圣墓教堂。我们在一楼站了会儿,无数的虔诚的信徒走进来,跪在石板前俯身亲吻石板。

石头被抚摸的很光滑很亮,在过去的三千年里,有多少人站过同一块石板地上触摸同一寸石壁,在无形的时空里又有多少人的祈祷是重叠的呢?

刘菲教授让我到二楼看看,我看到拱型的古老教堂,上面有各种精美的壁画,这里就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方,神圣又庄严,前面持着无数个灯,以前未注意到这样的场景,如今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第二天上午的行程是苦路。苦路共14站,又名“苦道”,是指耶稣被审判后,从彼拉多的院子出来,背着十字架走到各个他所经过的街道。

我们跟着导游银子一站一站地走,在阳光下又走入圣墓,内心一边游离着,一边感受着耶稣的苦痛,也试图去体味那些虔诚的信徒在圣墓前的心境。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在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藏民,他们有着同样的信仰与虔诚。

教堂顶部的壁画正在修复,重新上色……

从教堂的中部抬头看教堂的圆形拱顶,阳光从顶部照入到教堂里面,仿佛一道金色的光穿梭在教堂里,把原本有些暗的教堂照得发亮。就在教堂的中部还有一座在教堂里面的教堂,这里就是葬耶稣的地方。

耶路撒冷,看得到基督徒走过“十四站苦路”跪拜耶稣殉教后躺过的大石头;在不远处,是穿着黑长袍带着黑礼帽的犹太人在哭墙前亲吻、祈祷或饮泣;然后是前往圣殿山广场的阿克萨清真寺朝圣穆斯林人。

伯利恒:隔离墙的涂鸦呼唤和平

伯利恒是一座位于巴勒斯坦西岸地区的城市,座落在耶路撒冷以南10公里处。伯利恒是耶稣的出生地,也是大卫的出生地和加冕成为以色列国王的地方。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战争僵持持续了整个近代历史,主流新闻都是给这两个国家蒙上了极端主义的色彩,然而我看到真正的隔离墙时,反而不觉得恐怖,而是被囚禁的无奈。

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涂鸦墙就是伯利恒的这面几百公里、8米高的隔离墙了。

无论是古代多少次征服与易主、摧毁与重建,还是近代多少次的中东战争。 以色列在战火中站稳了脚跟,建立起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

隔离墙上有各种涂鸦,讲述了建墙以来给巴勒斯坦人带来的痛苦。导游说别看隔离墙并不高,等你们走近它就知道了,我们此刻要越过它,去到伯利恒,看诞下耶稣和大卫王的地方。

那是普通人翻不过的墙,但却抵挡不住拿枪的人。

以色列人赢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惨了。这面700多公里的隔离墙把两个民族从物理和精神上都彻底的分开了,战争从来没有双赢,愿世上和平常在。

一眼望不到头的墙,一幅接一幅反战的涂鸦,望而生畏,不敢多看几眼,因为那些文字读出来都会是难过的滋味。

很讽刺的是,google地图无法准确定位我们在墙的哪一侧,在隔离墙给的路线其实都是以色列那边回耶路撒冷的。只是一墙之隔,不知道会演变出多少物是人非来。

身在其中,漫漫长路;抽然离去,即时想念——

关上这段旅行的大门,把这10天来看到的人和事都絮絮叨叨的讲出来了,很怕记忆里的选择性忘记把这些漏掉了。在以色列,我的中国胃腹泻了二日。回国后又发烧了,咳嗽中用尽了所有的时间去回忆,其实还有更多细腻的情绪没有记录下来。

希望所有来过的人都精神满载的归,这里的美超出了我的预想——

以色列约旦没有惊为天人的景观,只有厚达五千年的历史,和代代相传的故事,甚至来这里旅行要花很多时间去读历史做准备,以至于不让自己站在历史面前——懵懵懂懂。

生命就像一把卷尺,谁都想尽量把它拉长。跟着EAA来旅游吧!行走天下看世界,能走多远生命就有多长……

(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