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教育 >

一场完美的授课,究竟是“备课”还是“背课”?

2018-07-27 11:16 来源:综合

在学习当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掌握课堂知识,老师们都会安排学生“预习”环节,其实老师们课前为了能够教好本堂课,同样会进行“备课”。那么,是“备课”还是“背课”让很多人犯了难?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把每页授课的 PPT 写满上百字的备注,似乎把内容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就万事大吉,但现在教学的多元性,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在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老师也开始从原来的“背”课慢慢过渡到“备”课,有准备的去设计课程。

那么,教师到底该如何有效备课呢?

如果要问老师最好的备课是什么?那肯定是读书。北大青鸟王老师解释:“读书思考,能够领略职业趣味。对教师而言,应当把阅读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不仅在于教师比一般人善于学习,更在于教师比一般人能理解读书的趣味。一个老师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他的专业阅读史。而一名教师的教育视野,应当大于专业需求,这就需要有与本专业相关的阅读爱好。并且,老师始终是学生参看的榜样,教师爱读书会读书,变得有智慧、有趣味、有激情,学生观察讲台前站立的这个人,也就可能对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领略到学习中的趣味。”

王老师说:“老师的成长,始终伴随着‘四个不停’,不停地学习,不停地阅读,不停地记录,不停地思考。在北大青鸟教质部,每一名老师都热爱阅读。北大青鸟阅览室里《致教师》、《给教师的建议》、《我是这样做班主任》、《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成长》更是都被班主任老师们无数次借阅,这些专业书籍伴随着他们的教育之路。他们的阅读范围不仅局限在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书,人物传记、散文、小说、文摘同样在阅读范围以内。用他们的感觉表示就是,教师如果没有饱满的灵魂,学生就不会有充实的精神世界。”

除了阅读,还有哪些备课的技巧呢?北大青鸟王老师表示,主要还体现在准备学生和准备内容两个方面。

准备学生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能更好的把控节奏、授业解惑,老师首先要充分了解你的学生,比如他的学习进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家庭信息等;

其次,是增加课堂趣味性和知识性。这一点可参考网红讲师张雪峰,把考研这件枯燥的事,讲的像单口相声一样幽默诙谐,充满趣味性,任何课程都可实现这一点。在课前收集知识热点、相关的小知识、相关的笑话/脑筋急转弯、课前浏览一遍新闻首页掌握实时热点新闻,讲课时把这些内容作为生活案例融入到课堂上,和学生产生共鸣。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技能。

然后是教学反思。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教师要对课堂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进行教学反思。看讲解了多少内容,学生吸收了多少内容,并且记录课堂常见问题,用于教师间经验分享。

准备内容

一是准备重点、难点。一堂课程知识点有很多,在课程开始前老师要提炼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专注于这块内容进行学习。重点是本节课程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则是大部分学生很容易遇到问题的地方。这里除了要多次交互提问外,还要善于运用心理暗示。比如进教室门后对学生说:“今天的课程很重要,我有一个方法实践过很多班级都分分钟掌握,大家认真听”。让学生觉得课程很简单,打破心里的屏障。

二是准备交点。所谓交点即有交集的点,前后产生关联的知识点。在讲解本节知识点时,可将和这个知识点关联的内容提前铺垫给学生,对于已讲解过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复习的提问,让学生产生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是准备疑点。课堂上要与学生交互,要设置悬念。悬念发布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自己解决或回答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我成就感。老师要善于班级组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

一堂完美的授课由很多方面构成,老师的“备”课、课堂管理、学员组织等等各个方面,但只要你的出发点永远都是学生,那么思考的方法肯定不会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