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教育 >

比利时职业教育注重多样化

2014-09-17 07:52 来源:人民日报
尊重学生兴趣 丰富教育类别 政府负责埋单
比利时职业教育注重多样化(国外职业教育面面观)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刘 歌
 
  核心阅读
 
  根据比利时政府公布的数据,2011年,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总投入的40%,这其中以政府投入为主,私人则承担的很少。政府有专门的职业教育经费预算和管理公共就业服务的经费。
 
  玛卡是一名职业医生,也是一位单亲妈妈。她对本报记者说,比利时的职业教育收费很低,职业教育为孩子就业成才提供了多种选择。她的三个孩子当中两个毕业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一个做古建筑修复,一个在政府做文职秘书。
 
 
  学员享受几乎免费的培训
 
  比利时拥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共有12所大学、45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7所高等艺术学院。比利时的职业教育主要包括中等教育学校、高等专科学校以及成人教育中心和非全日制教育中心。
 
  位于布鲁塞尔的奥德尔赫姆区促进社会发展学校,是一所教授荷兰语、英语、法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社区职业学校。校长艾伦·杜赫恩对本报记者说:“学校的预算大部分来自政府,包括教室、教具、教师工资等费用,全部由政府支付。学校每年1月和9月是入学注册时间。现有注册在校生约1000人。”比利时为数众多的社区职业学校中通常设有夜校,为愿意继续学习的成年人或者需要提升技能的学生,提供外语、汽车修理、食品制作、美容美发等各种培训。
 
  杜赫恩本人是一名英语老师,他说,学校对社区内的外国人和本国人一视同仁,学员享受几乎免费的培训,学校的目的在于帮助有学习意愿的人更好地工作,或融入当地社会。这里的学生有十五六岁的孩子,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此外,学校还有一些为在职公务员培训的课程。杜赫恩认为,在职教育、终身学习,是一项有益于社区和睦、社会和谐的好事,学校是具体做好这件事的“执行者”,而政府是慷慨解囊的“埋单人”。
 
  根据个人意愿、特长自由选择
 
  比利时的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一切受教育的机会。以荷语区为例,6年制中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两年,第二阶段起又分为普通、职业、技术、艺术4个方向,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特长自由选择,无论何种方向均可获得中学毕业证书,并免试升入任何荷语区的高校(医学等个别专业除外)。
 
  据统计,比利时荷语区中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占总数的60%,不仅为后续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生源,也提高了比利时劳动者的技术素质。
 
  这里的中等技术教育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生可直接升入高等专科学院,也可以在中学继续学习至毕业后直接就业。而中等职业教育,就是直接以就业为主要目的。与中等技术教育的一大区别是,职校毕业生不能直接进入高等教育继续学习。如果希望继续就读高等教育,则需要参加一至两年的衔接教育课程,以补习充实基础知识。
 
  除了中等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外,比利时还有中等艺术类教育,艺术类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芭蕾舞、美术、音乐、表演、设计等方面天赋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可以自主就业,也可以升入相应的高等专科学校继续学习。年轻的时装设计师桑狄林,已经进入世界知名品牌旗下公司,年薪近20万欧元,桑狄林说:“我从小就喜欢美术和艺术类的课程,我就读的布鲁塞尔职业教育学校,让我开始专注时尚服饰设计,为我打下了进军服装设计产业的成功基础。”
 
  让学生们面前有多条路可走
 
  比利时教育体系的完善性,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上。比利时荷语区主管职业教育的玻琳女士对本报记者说,职业教育给学生们提供了接受各类不同教育的机会,让学生们面前有多条路,通往成功就业。玻琳说:“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自主选择,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校或职业学校的学生,决不比一个在正规高等大学的大学生逊色,因为他们都具备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和能力。”
 
  除中等职业教育外,比利时也有出色的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比利时的西佛兰德省的西佛兰德高等专业学院,就是其中一所。该校以其丰富的学科设置和教学质量,成为荷语区远近闻名的高等专科学校。该校开设的专业包括生物化学、电子机械学、环境科学、护理学、职业病治疗、应用心理学等,各行各业的基础培训一应俱全。
 
  开放与包容性也是比利时教育体系的一大法宝。这里秉承的教育理念是学校非常注重国际合作,包括积极寻求和中国院校的合作。西佛兰德高等专业学院与浙江工商大学合办了西佛兰德大学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肖余春对记者说:“西佛兰德高等专业学院正在和我们商量,决定这学期开始,将汉语列为旅游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职业教育给年轻人带来了体面的工作,他们脸上写满了激情。在西佛兰德高等专业学院,一位助理建筑师专业的学生阿兰对记者说:“我每天上课的时候,都感到是在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和实现梦想的过程。因为,我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修复城市古建筑的建筑师。”
 
  阿兰出生在文化古城布鲁日,他告诉记者说:“城内至今保留着大量的古建筑,伴着我长大。要想保护好这些700多年的古建筑,是一项需要细致、用心而不怕麻烦的事业。而如何保护好它们、如何修复它们被磨损的部分,就是我的梦想和事业。这也是我能为这座城市做出的最直接的贡献。”
 
  (本报布鲁塞尔9月1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7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