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教育 >

教师节走过30年 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014-09-10 08:14 来源:人民日报



 
  从2010年到2014年,5年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已经连续评选5届。从全国1000多万教师中评选出了共计50名优秀代表。 
 
  这些楷模有着广泛的代表性,集中体现着为人师者的可贵品格: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向下扎根,向上开花。他们于各自的领域里,在工作实绩、师德等方面有着耀眼的表现,体现了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是全国1476万多名教师中的杰出代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他们为代表的教师队伍用智慧、大爱、坚守和担当守护着梦想,播种着希望,书写着教育事业的又一段华美篇章。
 
  
 
  师德为“魂”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近些年来,孟二冬、王选、张丽莉等教师队伍中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密集涌现,我国师德建设制度的不断完善是重要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先后四次颁布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次颁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成为全体中小学教师的行为规范准则。2011年,《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次颁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成为大学教师的行为准则。过去两年间,《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先后印发,各地各校都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师德档案制度、师德考核制度、师德监督制度、师德奖惩制度不断完善。
 
  师德为“魂”,师德的提升不仅需要道德呼唤,更需要制度规约。过去30年间,我国师德建设全面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质量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肩负着培养下一代、奠基民族未来的重要使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就是在提升国家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
 
  过去30年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教育,通过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一系列教师培训制度的推进,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大幅提升。30年来,全国进行了师范教育结构调整,实现了从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逐步向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转变,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办学层次显著提高、教师教育体系趋向开放、教师教育趋向一体化。同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30年来尤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培训网络体系,创新了培训模式,推出了一系列培训项目,大力推进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师的水平直接关涉到民族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教师的水平需要持续提高。
 
  资质为“门”
 
  资格准入制度解决的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入口”问题。究竟什么人能当教师?究竟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过去30年间,实施并日益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努力做到严把教师队伍入关口,让教师队伍中的每一员都“响当当”。
 
  1993年,国家颁布《教师法》,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颁布。2001年《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公布,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明确“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后,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者,方能被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聘任为教师。”此后,我国先后在浙江、湖北6个省市实施了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组织28.08万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8.9万在编在岗教师进行首次注册,在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地位为“基”
 
  让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需要从提升教师待遇、搭建科学完善的教师职业成长路径,提升职业吸引力入手。
 
  过去30年间,党和国家始终对教师工资待遇问题非常重视,1985年明确中小学教师加发教龄津贴,并将工资标准提高10%;1993年设立课时津贴,大力保障教师工资按时发放;2006年,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30年来,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增长了43倍,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教育行业平均工资多年来首次高于国家机关。总体实现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
 
  职称改革解决的是教师向上流动的驱动力问题。30年来,职称改革的步伐也未曾停歇。日前,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2014年,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后,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这就意味着,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巨大影响的中小学教师兢兢业业一辈子也无法在职称上企及大学教师的历史将正式结束!
 
  人民教师,这个职业已越来越具吸引力。
 
  标准为“纲”
 
  构建教师标准体系,加速推进教师队伍治理现代化,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必须,也是提升我国教师队伍水平与能力的必须。
 
  近年来,教育部规划设计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教师专业标准,加速推进教师队伍治理现代化,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向科学、高效、专业化方向发展。
 
  2012年,教育部系统设计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培训、管理服务和保障监督等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由84个标准或规范组成。预计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工作。
 
  近年来,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填补历史空白的教师标准。2011年以来,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等,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工作初见成效。
 
  信息为“翼”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高低。
 
  过去30年间,我国以信息化为“翼”,为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插上翅膀。通过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工作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搭建数字化教学环境,共建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
 
  同时,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2005年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600余万人。
 
  2013年,我国还开发建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支撑教师工作科学决策。同时,建立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特岗计划等管理信息系统,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师工作管理效率和水平。
 
  面对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用信息化手段助推我国教师队伍水平与能力的提升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1985年5月
 
  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的战略措施”。
 
  1985年9月10日
 
  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比世界教师日确立时间早9年。
 
  1986年
 
  颁布《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首次将中小学教师纳入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管理,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1993年
 
  颁布《教师法》,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1995年
 
  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确定教师职业的法定地位。
 
  1999年6月
 
  国家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试办师范学院。
 
  1999年12月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以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000年
 
  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 实施办法》,逐步构建了教师资格制度法律法规体系。
 
  2004年
 
  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采取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方式,吸引了8881名优秀应届本科大学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教。
 
  2005年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刻不容缓。
 
  2006年
 
  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四部委联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创新了教师补充机制,开辟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学校建功立业的渠道。
 
  2007年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继中央实行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后,为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加强改革教育,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示范性举措。
 
  2008年
 
  国务院转发《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明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
 
  2010年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印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2011年8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
 
  2011年9月
 
  国务院审议通过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012年9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个全口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
 
  2012年9月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为第一个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3年9月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2013年11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42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
 
  2014年
 
  中央财政投入21.5亿元,实现将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轮训一遍的目标。
 
  2014年4月
 
  教育部召开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浙江省、成都市等五单位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2014年8月
 
  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为加快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0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