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棱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杜伟明
近几年,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绥棱县围绕着教育体制、机制如何创新, 教学的方式方法如何改变,课程如何建构,素质教育如何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提高等多方面内容,探索区域课程改革内涵式发展的路子,获得了一些收益。
一、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课改方针,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
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和中小学校在《绥棱县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绥棱县教学改革实施意见》的指导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课改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1、创新的措施和方法在不断巩固完善提高,并逐步实现简约化、实用化和高效化。一是注重地方教研制度的创新。建立行政、业务、督导三线并行的工作机制,行政搭台,业务唱戏,督导做评委;建立教研、科研一体化机制,将教育科研所划归教师进修学校管理,使研培一体化上升为教科研一体化;建立群众性全员教研机制,将松散的区域性划片研究升格为城乡一体化的区域联合体。二是注重区域教研思路的创新。在研究方式和方法上,由零碎的个别指导和一般意义上的辅导,上升为课题牵动式研究;在学生学习组织方式上,由单纯的学法指导和合作意识的培养,转为学生学习化组织构建;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面,以“理科实效教学流程”与“语文定向教学体系”为基本框架,以学案导学课、定向反思、合作考试、思维课写作联动课等具有绥棱的特色课型为基础课型,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基本原则,鼓励学校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特色教学模式的建构,现已呈现出的积极态势,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建设方面,创造性地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探索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衔接的途径,在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特色化的研究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评价体系建设上,从学生、教师、课堂、家庭教育、学校文化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教学改革的考核要转向以提高学案设计、课堂效率和习题编写质量提高为核心。强化教育督导,探索实施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的有效方式,逐步形成引领和指导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评价体系。三是学校发展理念的创新。制定了《绥棱县学校特色教育实施方案》,指导学校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全方位多内涵地研究确立本校教育特色,树立学校教育品牌,打造特色品牌学校,锻造区域品牌教育。在以县第一小学“快乐教育”、实验小学“潜能教育”为样板的教育品牌建设基础上,全县的教育品牌打造正在积极展开。四是实现教育结构的创新。成立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各类竞赛、风筝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补充了校内教育的短腿。为了增强课程改革的实践功能,县政府投巨资兴建的中小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正在着手建设中。五是家校一体化管理方式的创新。成立乡镇(社区)校务监督委员会和家长管理委员会,确保社会、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有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让家长走进学校,让学校教育走进家庭,真正实现家校一体化管理。
2、注重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深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一是硬性调整学校作息时间和作业量。针对学校和教师拼时间,靠作业的现象,从2009年开始,将全县中小学作息时间调整为小学早7:30到校,初中7:00到校;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为小学不超6小时,初中不超8小时;各校都设立了大课间和文体活动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在校活动时间;原则上中小学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确实需要的严格限定在半小时以内,确保教师用好课堂教学时间;教育纪检部门严格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学校坚决予以处理;同时,每月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这些制度的严格落实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对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二是解决了小学、初中教材的有效衔接。开展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课、备课、研讨活动,对初中一年级教师进行小学教材及课标的培训,缓解小学六年级教材放到初中使用,教材和教法不匹配的问题。三是加强了教师培训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作,仅今年,县财政就投入教育经费168万元用于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经努力,我县与北师大和省教育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20名校长参加了北师大后备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邀请联谊学校名师73人次到县、到校讲学,送出610人次外出学习,组织开办名师、专家型校长、骨干教师业务提高、特岗教师、师德师风、班主任工作等不同层次培训班20余次,开展多种形式校本教研活动,认真开展“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课程标准》省级培训等活动,年初以来,累计培训教师近万人次,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坚持改革的信心不动摇,全县上下群策群利,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全县教师获省市国家级业务竞赛奖项317人次,其中刘丽老师获得全省教学大赛第一名,有21名教师出省级公开课,9名教师参加国家级教学活动并被评为学科名师;绥棱县代表黑龙江省参加教育部长江以北15省落实课程标准经验交流会;2013年4月,我县被确定为国家“学校道德与法制相结合八德素质教育模式”改革实验区;绥棱教师进修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先进集体”、市级“课改工作先进单位”、县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县已经有省级重点科研立项课题6项,市级立项课题13项;在校外教育活动中,175名学生在国家省市获大奖,青少年活动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县级示范性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省级校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在省级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绥棱县课程改革的成果已经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相关部门的重视,语言课和合作考试课等新课型得到了中国小学语文研究理事会理事长、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的认可,表示愿意在绥棱建专家工作室,定期驻绥指导工作;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主要领导、国家语委、中国教师报对绥棱的教改成果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有了这样雄厚的工作基础,又有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更加坚定了广大教师投身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二、课程改革许多经验得到了国家、省、市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认可,具有区域性推广价值
经过十年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们的许多做法已经可以作为成功经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广使用。一是“1163”有效课堂建设经验。“1163”有效课堂即:以课堂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化学系为策略,实现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角色多重化,教学效率最高化六个目标,提升合作自觉、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三个能力。有效课堂建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善于思考问题,课堂不再是由教师主宰的一言堂,小老师层出不穷,合作学习氛围积极热烈;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课堂角色已经转变,业务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二是校本课程区域共享经验。对于语文教材的整合处理使语文教学实现了集约化,语文定向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过程简单化,每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以语文学科为牵动研发了各个学科的教学操作体系,研发了各课程的配套教材和学科学法指导丛书等学科辅助教材,解决了乱定教辅资料的问题。同时国学、农民画、版画、黑陶、草柳编、绥棱革命史等乡土课程的开发实现了校本课程课程区域化、实现了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有效链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区域课程体系。三是组织化学习经验。组织化学习从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到人人组织学的境地,使每名学生都能学会学习,学会知识,学会合作。四是教学方法个性化经验。县第一小学实施“双乐课堂”建设;三小学构建了“自主、愉悦、有效”的三赢课堂;二中实施“六步导学法”;五小学构建了“教师以科学引领为主,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的双为主课堂;克音中学的“十六字教学法”和“思维导图教学”正在教学实践中,等等。在全县语文定向教学(真语文教学研究)和理科实效教学流程两个教学操作体系的框架内,全县有14所学校各自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上有了重大突破,课堂活跃起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现实,双主体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五是行政业务督导三线一体的管理经验。这一经验获得了全国地方教育制度改革创新优胜奖,做法收录到《第二届全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案例集2010 》一书中。六是分层教学经验。高中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层教学,动态管理实践使尖子生脱颖而出,后进生在找准适合自己学习环境的同时又发奋提高的积极性和空间,高考成绩逐年提高。七是反思习惯的养成经验。把学生的反思作为学法指导课,每天保证一课时时间。学生学会了反思学习过程,并且养成反思习惯,直接促使学习质量发生变化。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工人日报》、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等多家媒体陆续从区域教育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的转变、学生和教师发展模式的完善等多个角度同时报道了绥棱县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做法。黑龙江省教育厅、绥化市人民政府分别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市范围内学习推广绥棱经验。2011年我县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六个学习新《纲要》、践行新课标的重点县之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程方平、国家督学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孟凡杰、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小明在现场考察和追踪调查后认为,绥棱在欠发达地区探索的区域教育整体改革的成果不仅符合十七大提出的倡导区域创新的发展思路,也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精神相吻合,非常适合在国内大多数地区普遍推广。
三、回眸改革探索之路,带给我诸多启示和体会
绥棱的课改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一些启示和体会值得我们在推进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吸收、借鉴。一是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绥棱县教育基础在绥化市可以说是属于下等水平,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小县城要办大教育”的教育理念,认准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把发展教育的重点放在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并一以贯之地加以推进和落实,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二是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庞大的综合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素质教育改革。几年来,先后投入三亿元资金用于改善教育基础建设;先后招聘200多名本专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充实到教育教学第一线,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缺乏的实际,面向社会招聘了20名音体美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任教,有效改善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三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是推进改革的坚实基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尤为重要。我们实施了专业部门组织的教研引领培训、对照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对应中高考的教学方向培训、领课题进课堂的实战教研培训、推广实效课型的课堂操作培训、校际之间交流互动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了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观念新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创办了绥棱教育信息网站,为广大城乡教师研究教改、交流心得,搭建了平台,目前,我们的教师参与率达到97%以上,还有不少学生、家长也积极发表意见建议,为教育改革进言献策。四是要理顺体制机制。推进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才能确保素质教育取得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体制机制,无论是机构整合、学校管理,还是教学设计、评价考核,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出发,结合实际,量身定做,认真落实,严格实施,才使课改工作取得了今天的成果。五是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课程改革初期,面对教师的质疑、家长的非议、学生的不解,我们仍然坚持既定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打法不动摇,积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大讨论活动,特别是随着教师负担的减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不降反升,逐渐赢得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扭转了社会舆论,有力地推进了改革深入开展。
四、正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挖掘根源,做认真分析,科学论断
绥棱的课改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改革工作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总体上的概念进行引领。我们的改革意识超前,措施灵活多样,涉及领域广,创新点也很多,但是还缺少一个能涵盖改革全局教育理念做统领。究其原因,我们的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实践过程中注重直观、显性经验的积累,忽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提升。第二,许多创新性措施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当中。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出台了许多创新性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只是局限在了小范围的试验上,没有真正推广到各个学校中去,另外,因部分参与改革的教师存在着畏难情绪,进而出现了一些想法、做法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导致改革的效果没有真正地显现出来。第三,亟待专家的引领、指导和推介。我们的改革是在国家课程改革的大环境当中进行的,在几年的摸索与实践过程中,我们这种地域性的改革还存在着很多困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最简捷的办法就是求得各级教育专家的指导。第四,改革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改革进行过程中,由于一些学校教师整体水平、领导重视程度、班额过小、办学水平不均衡等原因的限制,导致改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完全铺开。第五,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许多改革的措施落实起来有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素质。近几年来我县的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已经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对新生事物和新思想接受慢,甚至因没有接受能力而产生抵触情绪,驾驭不了课改形式下的新课堂,因此,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第六,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健全。以县为主,区域性整体推进是绥棱改革的特点,但是在打造特色学校、培养专家型校长、名师队伍上的运行机制还需完善;能够让学校、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改,深入研究教改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五、紧跟国家课程改革步伐,以质量提高为核心,构建具有绥棱特色的科学育人体系
绥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内涵发展,2013年11月末,经县委常委会议定,下发了《绥棱县教育发展三年规划》。今后一个时期要以《绥棱县教育发展三年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深化课程改革改革,从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教学管理、五级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专业支撑、课堂教学行动、德育教育研究、教学质量检测、教育科研引领、校外活动补充、名师名校创建培养、组织化教学、家庭教育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建构具有绥棱特色的科学育人体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教师和校长成长为基本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构建科学的研究培训体系。在原有校本培训、县内集中培训、实战式培训等方式的基础上,建构以“教”为指引、以“学”为支撑、以“研”为提升、以“训”为落脚点的教学研训一体化的实践体系,确定立体多维的培养目标,分层推进训练过程,建立省内外多层次、区域联动的研训基地。
二是构建高效课堂研究体系。我们要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提高课堂建设带动课程改革的效能。同时,要配套出台新的高效课堂质量评价标准和高效课堂质量检测标准,以保证高效课堂有效落实。
三是完善区域课程建设体系。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我们要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整合国家课程,使之地方化;开发县本课程,挖掘地方课程资源,突出地方课程特色;研发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校本教育;研究人本课程,突出教师个性化教育思想;研发班本课程,集中体现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四是完善学科教学操作体系。在“语文定向教学体系”和“理科实效教学流程”两学科教学操作办法基础上,对合作考试、定向反思、思维训练、作文分项训练等课型深入研究、实践,寻找理论支撑,提炼思想精髓,进行总结、调整、梳理,使改革的做法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要进一步梳理其他学科教学操作办法,进而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教学操作体系。
五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建立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强化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监测、反馈和调控,引领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推动全县中小学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