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瑞典这10年:身体和灵魂一起在路上
2013-11-14 15:4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回顾10年前到瑞典留学直至今天定居瑞典,身体和灵魂总算是在路上了。
先说留学瑞典的偏见与偏执。说起瑞典留学,是个不痛不痒、不紧不慢、不温不火的事情。瑞典相比英美澳加永远不是留学的主流国,国民对她的热切程度甚至比不上南欧的西班牙和意大利,但瑞典一直就这样慢悠悠的,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学子。而我们这些毕业多年的人,不管是还在瑞典的,去到欧美其他国家的,还是回国的,谈到瑞典,永远都是褒大于贬,永远都是说,怀念那一段云淡风轻的日子。对瑞典的偏见是他们不了解瑞典,对瑞典的偏执是他们留学过瑞典,感知了瑞典的光荣与梦想。
选择瑞典的理性与建设性。除去学费和生活费高昂的英美澳加之后,对于留学国家的选择,我们绝大部分的选择会停留在欧洲,这个历史文化悠久和教学质量一流的地方。但是,考虑到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很大部分的德国的学校授课基本上以本国语言为主,而我们这些学英语已经废寝忘食头破血流的中国学生,自然不愿意再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学另外一门比英语更难的语言了。我们选择的范围就会缩小,荷兰、瑞典、丹麦、芬兰,也就是传统上的北欧会成为剩下来的选择,这些国家虽然有各自的语言不过因为是小语种国家英语普及程度远远好过欧洲大国,比如法国,比如意大利。然而也恰恰是这些国家,在经济危机中仍然挺立桥头。经济是个很重要的硬指标,不仅关系到毕业后本地就业的前景,也关系到排外,这个我们一直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个人的感觉,南欧比北欧明显排外,对于中国制造抢夺了他们的传统优势行业,加上经济危机和年轻人极高的失业率,他们真的不喜欢也不想再来一个中国人抢饭碗了。北欧和德国类似,他们掌握的是技术链的前端和后端的中国正好互补,他们对于中国的崛起更多是采取欣赏的态度,因为利益上是双赢的局面。于是,我们在理性中选择了北欧。
留学后就业的梦与痛。我们中国同学大都希望能在留学国家工作几年然后外派回中国,在家门口享受外籍高薪待遇。这个前提是在欧美找到工作,而不是在他们的中国分公司找到工作,前者是国际标准后者是中国标准。然而诚恳的说,语言是国人就业的绝大部分的障碍之一,尤其是人文学科和商科。我在德国的同学告诉我,在德国要找到工作,德语要不赖,英语不能比德国人差,这就是标准。可是绝大部分留学德国的同学,如果是英文授课的专业,基本上和德语是不沾边的,而上德语授课的同学,因为德语是绝大部分国人的二外,所以口语好的是凤毛麟角,而他们的英语,似乎又都忘记不少了。你说多么的尴尬,多么的进退两难。德国还是欧盟经济体中机会最多的之一,还是产业密切性以及和中国贸易相关联最多的一个,尚且如此,那么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留学又会是怎么样呢。
瑞典这点就好很多。他们并不一位强调瑞典语,尤其是国际化大公司,都是用英文交流,这也许是小语种国家的好处之一吧。瑞典就人均而言是世界上拥有国际大企业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虽然是个小国,但也为国人提供了不少就业的机会。
一个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一个自然环境优美无暇的国家。一个家庭,一份闲散而不杂乱的工作。留学瑞典,就读延雪平大学。让心灵和身体一起上路。
延雪平大学官方网站 www.ju.se
延雪平大学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anxuepingdaxue
延雪平大学新浪微博 @瑞典延雪平大学
延雪平大学咨询邮箱 info@j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