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8月19日电(记者 陈寂)中国首个“非虚构写作大奖”近日在第二届“南方国际文学周”上颁出,作家梁鸿的《梁庄在中国》、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和解玺璋的《梁启超传》分获文学、历史和传记类大奖。
“‘非虚构写作’介乎新闻通讯和小说之间。如果说新闻通讯是绘画,非虚构文学则更像雕塑,更加立体地展现了人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广东佛山举行的“非虚构写作大奖”颁奖典礼上如是说。
非虚构写作,最早兴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盛行不衰的“报告文学”便是类似的文体。
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首次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栏目之外开辟“非虚构”的栏目。“非虚构”作为一种“文体”步入聚光灯下,很快就引起文学界各方人士的关注。
《梁庄在中国》写的是作者梁鸿的家乡——河南穰县梁庄的外出打工者,记录了他们进入了中国的哪些城市,做了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流转,他们与城市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他们怎么思考梁庄与城市。
评委之一的阎连科认为,非虚构写作应该关注被媒体遗漏的社会问题,重视那些特别需要关注、又常常被忽视的人生日常小事。
目前,中国的非虚构写作者中,有作家、有记者、有学者,还有各行各业的作者。此次获得非虚构写作历史类大奖的陈徒手,是《北京青年报》副刊编辑室主任,评委会认为他“在这个‘戏说’横行的时代,以一名业余历史学家的身份,自觉地兼起了职业历史学家不愿从事的苦差。”而传记类大奖获得者解玺璋,也是以一个业余作者的身份,创造了“独特的近代史阅读角度”。
据主办方介绍,首届“非虚构写作大奖”的评奖范围是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1日,首次在中国正式出版或发表的非虚构作品。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