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新闻 >

“中国的绿色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启迪和机遇”

2024-08-29 12:3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

“中国的绿色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启迪和机遇”(挚友·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彭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29日   第 06 版)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近日在北京接受本报专访。
  本报记者 彭训文摄

  扫码观看视频

 

  他将自己的职业生涯献给“绿色事业”,曾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他目睹了多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积极推动塞罕坝、“千万工程”等故事走向世界;开通微博、推广环保,他长期关注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被中国网友亲切地称为“索叔”……他就是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挪威籍获奖专家、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近日,本报在北京采访了埃里克·索尔海姆。

  

  “人们协力建设一个美丽国家,这种景象令人鼓舞”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多年来,中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我喜欢‘美丽中国’这个概念,因为它代表了人民的心声和民族自豪感。”谈起“美丽中国”,索尔海姆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说,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协力建设一个美丽国家,这种景象令人鼓舞。“我们需要这样的口号来号召公众关注环境治理,以更好地爱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中国通过持续大规模国土绿化,近20年来为全球贡献了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

  索尔海姆亲眼目睹了数以万计的人们如何植树造林、绿化大地。2017年12月,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他,代表联合国将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授予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2018年,他和同事访问了塞罕坝林场。“我登上山崖,俯瞰脚下万顷人工林海,非常壮观。”他说,中国几代造林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奋斗,筑起一道“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空气污染。中国人将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理应获得世界赞誉。

  他还多次到访浙江等地,探寻中国绿色转型的奥秘。在金华市浦江县,他看到这个曾经被水晶加工产生的废水、废渣污染的县城,在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指引下迎来蝶变。2018年,他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同事共同决定,将当年的“地球卫士奖”授予浙江“千万工程”。

  “中国各地在数十年内转向绿色发展之路,这个过程中还创造了就业和繁荣,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索尔海姆介绍,如果人们去浙江安吉,会在墙上看到很多旧工厂的照片。当时那些工厂污染十分严重,现在这些工厂变成了火锅店、咖啡馆、青年创业培训中心。

  “在中国,在发展和环境二者间做抉择已经逐渐过时。”索尔海姆说,过去人们只能通过污染实现发展,或者是先关注发展,等到富足了,才会关注环境。现在中国能做到繁荣发展的同时保持绿色环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大家都走绿色发展之路,就会创造就业,缔造繁荣。

  “中国正在引领全球绿色科技发展”

  从过去仅有一条地铁线路,到如今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从过去的依靠煤炭发电到如今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占比超过50%;从过去河流频繁遭到污染到如今清澈见底的河流……索尔海姆曾多次到访中国,见证了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1984年,那时的北京高楼大厦很少,从北京到上海坐火车要一天半。现在每次到访中国,我都感受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我非常幸运能够见证这一切。”索尔海姆说。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越来越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外合作的一批清洁、高效、质优的绿色能源项目,推进了共建国家的绿色发展。例如,中国与老挝、柬埔寨、塞舌尔合作建设的低碳示范区,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由中国投资建设的札纳塔斯风电项目,帮助改善哈萨克斯坦电力南北供需不均、电力结构单一的状况……

  “中国的绿色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更多启迪和机遇。”作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索尔海姆认为。中国的光伏产品产量、产能均占全球8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60%以上;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通过利用市场与创新优势,中国正在很多领域引领全球绿色科技发展。

  索尔海姆认为,对于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多和落实污染治理的中国政府部门人员交流,和参与治污的中国企业和从业者交流,学习中国的治污做法和经验。此外,中国研究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开发了很多新技术,很多推动绿色发展的企业不断壮大,这些企业开始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应该鼓励中外企业在太阳能、风能、水电、电动汽车等领域进行更多合作。

  “找到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益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气候变化、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和废弃物等全球环境危机影响加剧。

  索尔海姆认为,这些问题联系紧密。例如,破坏热带雨林意味着摧毁许多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对应对气候变化也非常不利。因此需要将这些问题作为一个系统问题来解决,并找到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益的解决方案。比如,从使用煤炭转向开发太阳能的能源转型,对防治污染非常有利,对保护自然环境也有利。

  “我们应该加快推动绿色能源广泛应用、恢复植被,尽可能控制地球温度上升。”索尔海姆认为,虽然变革力量的积聚非常缓慢,但它积聚之后就可能快速推动变革。如今,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人们关注,过去的煤炭等化学燃料逐渐被绿色能源所替代。“我认为,全球有希望实现将温度上升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

  在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索尔海姆对此表达了充分信心:“我去了中国很多城市,几乎所有城市都有新的绿色高科技工业园区,许多企业都在创新和思考研发新的产品。中国强大的工业实力正运用在绿色转型上,中国一定会实现减碳目标。”

  谈起未来的国际合作,索尔海姆表示,过去,由于中国拥有多样的生态环境,世界多国的环境保护者热衷于研究中国。现在,中国是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的领先者,加强与中国合作非常重要。

  索尔海姆还十分关注塑料污染问题。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任职期间,他推动《全球塑料行动纲领》的制定和实施,还大力倡导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塑料污染问题。2022年,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旨在推动全球治理塑料污染。决议指出,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计划中的最后一轮谈判将于今年11月在韩国釜山举行。

  “塑料污染是威胁环境的重要问题,这一国际文书旨在凝聚全球共识。”索尔海姆认为,终止塑料污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人类长期的、共同的努力。将塑料吸管改为纸吸管,寻找可循环可利用的材料,减少使用塑料制品,这些看似小的行动实际有大作用。政府机构、企业、公众都应行动起来,共同减少塑料污染。

  (潘乐语、张婧婕、谢婧繁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