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新闻 >

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未来的新起点

2022-12-22 08: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未来的新起点

——写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闭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 林小春 郭 爽 黄 垚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2日   第 03 版)

 
 

  12月7日至20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功举办。大会在主席国中国的引领下通过了全球高度期待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

 

  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主席国中国勇承重担与各方合力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框架”磋商谈判最关键时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主张和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举措,为会议的成功指明方向,注入强大动能。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美丽地球家园,需要各方持续不懈的努力。只要携起手来,抓紧行动,一定能够共同开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新篇章,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与自然缔结和平契约”

  经过数年艰辛工作和最后近两周“冲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框架”谈判抵达终点线。

  当地时间19日凌晨3时,已推迟约9个小时的大会全体会议开始举行,代表们早已落座,准备审议“框架”等一揽子文件。

  刚果(金)和墨西哥代表依次要求发言,呼吁各方支持一揽子文件。现场气氛越发热烈。

  主席台众人随后碰头开会。一刻钟后,在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下,L25至L30号文件一揽子通过。

  全场代表起立鼓掌,欢呼声淹没了蒙特利尔会议中心。

  国际社会期盼已久的“框架”终于达成,定名“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历史在这一刻定格。这个瞬间必将成为保护地球家园的标志性时刻,镌刻在全球环境治理的史册上。

  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各缔约方和各利益攸关方求同存异,相向而行,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推出新的十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

  这是人类团结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成果——

  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并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约百万物种正在遭受灭绝威胁。就在大会期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又增加约700个生存受威胁的物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大声疾呼,停止“破坏自然的狂欢”,“与自然缔结和平契约”。

  在“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召集下,来自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缔约方代表及利益攸关方代表,包括近200位部级代表,相聚蒙特利尔,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快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联合国会议因需要协调各方立场常常会“加时”“拖堂”,但本次会议却出人意料地在既定闭幕时间前夕就达成最重要的成果,充分展现各方强烈政治意愿和团结合作,是多边主义的胜利。

  这是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最大公约数——

  “框架”谈判的大背景是,全球第一个以十年为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爱知目标”设定的20项目标到2020年没有一项完全实现。当各方代表抵达蒙特利尔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案文仍有诸多内容等待商定。

  各缔约方在“框架”目标、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等“硬骨头”上积极寻求折中方案,最终都达成一致,包括历史性地将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落地路径纳入、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框架”的基金。

  这是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未来的新起点——

  “框架”以“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为方向,设定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有具体的目标,也明确了路径。

  “下一个关键步骤是执行,”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说,“我们要制定国家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动员采取广泛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必须让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尤其是青年、土著人民、当地社区和学术界。我们还必须调动历史水平的投资。”

  中国引领绘就新蓝图

  越是关键时刻,越显责任担当。

  “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当会议进程过半而关键难点议题难解之时,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向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开宗明义强调要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共识,共同推动制定“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传递了重要信息,他呼吁各缔约方部长携手,为共同目标开展国际合作,达成有雄心且可执行的‘框架’,”《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感谢习主席致辞,这为技术层面和政治层面的谈判继续进行创造了有利氛围。”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已多次在重大的双多边外交场合就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阐明中国主张,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的坚定决心。

  中国自担任COP15主席国以来,一直以强有力的行动,推动大会进程,以实际行动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

  在去年昆明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上,中方宣布了率先出资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等一批务实的东道国举措。中国还推动大会通过了《昆明宣言》,为“框架”的后续磋商和成功通过奠定坚实政治基础。

  为了继续凝聚共识、保持势头,在第一阶段会议之后、第二阶段会议之前,中方又组织召开近40次公约主席团会议,100多场不同层级的双边和多边会议,使“框架”结构及核心表述在第二阶段会议开始前已基本成形。

  为了确保第二阶段会议取得成功,中方会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精心设计谈判路线图并按实际情况优化调整,将会期分为4个阶段,梳理出需要做出决定的53个议题,包括“框架”相关29个议题,先易后难逐步解决,将关键难点议题和极个别核心议题分别交由高级别会议和部长之友小组,通过政治家的决断力做出承诺。

  “中国是COP15主席国,承担了推动整个会议政治进程和技术谈判进程的所有责任。”黄润秋说,除了桌面上的谈判,中方还就难点议题、争议议题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将不同立场方甚至对立方逐渐拢在一起,缩小差距,弥合分歧,找到最大共识点,形成了最后统一案文。

  高级别会议15日开始当天,中方邀请了6名部长,成立了3个各由一位发展中国家部长和一位发达国家部长牵头的部长磋商组,攻坚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和“框架”目标三大难题。

  高级别会议之前的谈判,一度有国家因资金问题退场。中方随即召集代表团团长会,让大家开诚布公地交流意见,增进了解、消除误解。之后谈判气氛变得“开放、友善”,穆雷玛说,“框架”的达成“不仅是中国的胜利,也是中国引领下世界的胜利”。

  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我的村寨是一个依山傍水、多民族聚集的传统村寨。很多年前,当亚洲象走进我的村寨后,我们与亚洲象就成了好朋友。”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一名云南姑娘分享与亚洲象做邻居的故事,赢得现场代表的热烈掌声。

  人象和谐相处是中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今天的中国大地上,万物和谐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原本“濒危”的大熊猫降为“易危”等级;“吉祥鸟”朱鹮初步摆脱“灭绝”的紧迫风险;青藏高原复现藏羚羊迁徙震撼场面……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中国实践赢得更多国际赞誉。就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等多处中国自然保护地新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国家电网、三峡集团等多家中国企业入选《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集》……

  “中国是世界上为自然保护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之一,对保护自然的承诺坚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官员詹姆斯·哈德卡斯尔说,“如果国际社会能够学习、分享、交流这些经验,那么全世界每个人都会受益。”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加上新冠疫情冲击世界,触发了国际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COP15将主题定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会议。

  为实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愿景,习近平主席在本次会议上提出四点主张:凝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共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进程、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公平合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秩序。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不论是战胜新冠疫情,还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将继续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研究支持举办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依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挥好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作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

  环顾全球,从保护纽埃岛40%的专属经济区域,到科特迪瓦的红树林恢复项目,再到水貂“重返”爱沙尼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案例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已实现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部分国家宣布重大行动计划与承诺,更多资金流向生物多样性保护……

  30年前,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荒漠化领域的“里约三公约”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为全球环境保护奠定思想和行动基石。30年后,可持续发展理念已在全球深入人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景。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中国将与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守望相助,携手前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为实现人类和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加拿大蒙特利尔12月20日电  参与记者:林威、史霄萌、陈琛、康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