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时新闻 >

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和成功经验

2022-12-16 09: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和成功经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6日   第 17 版)

 

  2022年8月17日,中埃两国技术工程师在由中企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现场工作。
  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摄

  2021年服贸会国别展区,保加利亚展台展示的玫瑰化妆水。
  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摄

  2022年2月11日,来自印度等国的外国留学生在江苏省镇江市二道巷社区和居民一起搓汤圆。
  石玉成摄(人民视觉)

  2022年8月13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办的“中国一瞬”文化体验周活动上,人们参加灯笼制作体验活动。
  卢西奥·塔沃拉摄(新华社发)

  初冬时节,位于西藏林芝的雅尼湿地风景如画。
  鲜 敢 董志雄摄影报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许多国际友好人士持续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共产党,他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期待中国与世界分享更多中国智慧,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对很多国家具有启发意义”

  本报记者  于  洋

  “过去十年,中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更重要的是中国提出一系列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倡议和方案,很多国家都受益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近日,保加利亚—中国工业发展商会主席德西斯拉娃·东切娃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中国的发展理念与经验表明,发展与合作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人类的命运将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切娃长期致力于保中经贸合作,见证并参与了保中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以来,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东切娃深感保加利亚的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因此她在2015年发起并成立了保加利亚—中国工业发展商会。

  “中东欧国家有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他们对拓展中国市场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却缺乏相关的咨询和服务平台。同样,很多中国企业也在中东欧国家寻找合作机会。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成为两国企业间的一座桥梁,为两国企业家搭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东切娃说。

  东切娃认为,近十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保中双边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不断密切,两国间已形成良性的经贸互补,这样的紧密关系让包括她在内的两国企业家成为直接受益人,也增进了两国人民的沟通和了解。保加利亚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因盛产玫瑰而闻名世界,而中国则在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未来两国在科技、农业和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潜力无限,大有可为”。

  “一提及与中国的关系,很多保加利亚人最先想到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事实上,中国近年来在绿色能源、互联网经济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处在世界领先行列,比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对很多国家具有启发意义。”东切娃说。

  自30年前首次到访中国以来,东切娃去过中国大大小小的数十个城市。除了让人赞叹的城市发展和变化速度,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中国女性企业家的魅力也令她印象深刻。她说:“中国有非常多的女企业家,她们能力卓越,无论在企业运营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备受尊重。”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东切娃感慨,中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为世界的发展和稳定贡献力量。她表示:“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每一项经济举措、发展计划和改革措施都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福祉。我相信,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不断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和成功经验。”

  

  “非中合作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本报记者  周  輖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也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埃及《金字塔报》副主编萨米·卡姆哈维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力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领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积极示范。

  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卡姆哈维说,“这是一串让人惊叹的数字,但我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表示,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以及中国人民的努力拼搏下,中国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卡姆哈维曾于2015年作为《金字塔报》常驻记者被派往中国工作,结束任期回到埃及后,他几乎每年都会到访中国。卡姆哈维参与过中国两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等重要活动的报道,采访足迹遍布中国许多地方,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有深刻的观察和体会,已在报刊上累计发表了500余篇有关中国各领域的报道。“有时仅仅是几个月后再到中国,就会发现一栋楼房拔地而起,这就是中国速度。”卡姆哈维说。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鲁朗镇,利用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扶贫项目,提高了农民收入;陕西眉县和周至县等地,通过种植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数万个就业机会。”回忆起在中国乡村的走访经历,卡姆哈维侃侃而谈,还饶有兴致地向记者展示他拍摄的照片和发表的报道。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发展、传统手工艺振兴、线上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卡姆哈维发现,每个地区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方案,政府为人民提供各种扶持和帮助,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这些丰富的扶贫经验值得许多国家借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相信未来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仍会继续提升。”

  “除了自身不断发展,这些年,中国还一直在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脱贫致富提供帮助。”卡姆哈维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双方始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目前,中国已经在非洲多个国家建立了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国农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援助帮助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卡姆哈维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启动并不断推进,为当地带来发展机遇。“我在肯尼亚曾到访过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该项目不仅让当地实现了更为快速安全的通勤和物流,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卡姆哈维说,“非中合作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我相信,未来非洲与中国将会展开更多领域的合作,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感受到更真实生动的中国”

  本报记者  谢佳宁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习近平主席强调,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这激励着我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中国求学期间,来自巴巴多斯的思特凡·洛德阅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其中关于当代青年使命担当的重要论述令他深受鼓舞。

  “学汉语是困难的,但只要你足够热爱,就会发现中文的美。”洛德今年31岁,早在读大学期间,汉语就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当地的中文老师给他起了中文名“罗思凡”,“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社会风貌都让我非常着迷。”带着对中国的浓厚兴趣,2016年,罗思凡踏上了赴华求学之旅。

  在中国学习期间,罗思凡走过不少地方。北京、上海、苏州、厦门……每去一个地方,他都会花很多时间去感受、去发现。“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我看来,我去过的城市各具特色又有共同点:不同的是每个城市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让我印象深刻;相同的则是它们都充满活力和朝气。”罗思凡感慨。

  四通八达的道路、高速穿梭的列车、智慧便捷的机场设施……中国的真实发展与罗思凡曾经从西方媒体那里了解到的完全不同。“眼见为实。一些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较少,也不够客观,来到中国以后,可以感受到更真实生动的中国。”说起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他直言目不暇接,“置身中国,我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这个国家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巴巴多斯是加勒比海岛国,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之一。2019年,中国与巴巴多斯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此基础上,中巴在道路、酒店、体育场、粮食安全中心、抗疫医疗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展开了合作,两国间的经贸往来也日益密切。罗思凡说,“有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巴巴多斯人,通过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了解和喜爱上中国和中国文化。我坚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未来还将进一步推动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两国人民走得更近、更亲。”

  如今,罗思凡在巴巴多斯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依旧想念着在中国生活的点滴,期盼着能去中国看看老朋友,了解这个国家最新的变化。“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善良深深感染着我。我喜欢中国,将来也想去中国工作,这将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本报记者  苑基荣

  今年9月,印度卡纳塔克邦班加罗尔,一场中国主题图片展在印中友协卡纳塔克邦分会举行。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到新中国成立,从推进改革开放到建党百年辉煌成就……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印中友协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长期致力于推动印中民间交流,汇聚了印度一大批知华友华人士,为印中友好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巴斯卡兰担任印中友协卡纳塔克邦分会秘书长一职已有近20年的时间。如今已年过八旬的他仍然在为印中友好事业而孜孜奋斗。在他的努力下,卡纳塔克邦分会多年来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的地方友协联系密切,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获得过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印友好贡献奖”以及山东省政府授予的友好使者称号。

  巴斯卡兰回忆说,最让他难忘的是,201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德里会见印度友好人士、友好团体代表,并颁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表彰他们长期致力于中印友好事业。“能够见到习近平主席我深感荣幸。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巴斯卡兰长期关注和观察中国的发展。“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伟大成就。”巴斯卡兰说,“我首次访问中国是在1985年,此后我访问中国超过20次,目睹了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每次去中国都能感受到各个领域的巨大变化。比如,生态文明建设让中国更美丽了,济南趵突泉泉水的清澈透明、大明湖畔的青山绿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说明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出成就。”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共二十大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也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在巴斯卡兰看来,中共二十大为中国未来发展擘画的蓝图将为推动全球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巴斯卡兰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共享机遇,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巨大活力。印中两国合作空间巨大,除了经贸合作,希望印中两国人民增进沟通交流,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加深两国友谊的桥梁。”

  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和成功经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许多国际友好人士持续关注中国、关注中国共产党,他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期待中国与世界分享更多中国智慧,贡献更多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