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敏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11日 第 17 版)
8月9日,美国将所谓《芯片和科学法案》签署成法。该法名义上是为了提高美国芯片产业的自给自足率,促进美国芯片制造业本土化,但其中所包含的限制中美正常科技合作的条款,胁迫芯片企业选边站队,反映出浓重的零和博弈思维,不利于全球芯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美国大搞不公平竞争的错误做法与市场经济原则和经济全球化大势背道而驰,威胁几十年来全球芯片价值链不断优化所产生的有益反馈回路。破解美国芯片产业困境的真正方法,当是实行市场开放、维护自由贸易并开展全球合作。然而,美国反其道而行之,企图搞“小圈子”,足见该法包藏祸心。在业界分析人士看来,该法对美国芯片产业的提振作用将十分有限。
该法对美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补贴,是典型的差异化产业扶持政策。当前,全球芯片产能正逐渐步入正轨,芯片供应情况与前一阶段相比有所好转,但美国的举动给芯片产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美国做法可能诱导其他芯片产业重点国家和地区推出效仿政策,这将进一步挤兑芯片产业的原材料、制造设备、资本和人力资源,不利于维护全球芯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在冷战思维驱动下,美国将科技领域视为地缘博弈的舞台,试图以独占技术优势强化自身经济和科技霸权,大搞胁迫外交,甚至推行“技术恐怖主义”。美国毫不掩饰地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妄图遏制和迟滞中国芯片产业升级,还四处拉拢游说盟友,企图在芯片产能供应、技术与标准分享、设备与材料等方面搞所谓内部协同、外部封闭。这不仅会割裂全球供应链,还可能导致全球芯片贸易再次陷入不稳定状态,严重违逆时代潮流。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迫切需要各国加大开放合作力度。中美是全球主要芯片产品需求国和供应国,两国企业深度融合在一个复杂且高度相互依赖的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中。据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如果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华完全脱钩,美国企业将失去37%的收入,并导致美国流失1.5万至4万个高技能工作岗位。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任何企图阻拦他国科技进步的做法,从长远看不但不可能奏效,而且会迟滞自身的科技进步。
中美科技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和人类共同进步,搞技术封锁、技术脱钩只会损人害己。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需要凝聚共识,积极倡导开放合作,共同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只有不断推动全球科技开放合作,让各国的创新潜力充分释放、创新源泉奔腾涌流、创新成果实现共享,才能真正使科技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