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比自我“更大的东西”(人民论坛)
刘根生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5日 04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生理、安全、社会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5个层次的需求之外,还应有“第六需求”——自我超越。“第五需求”给了人生奋斗动力,但以此为人生终极目标会助长自我中心倾向。欲神圣而宁静,我们需要比自我“更大的东西”。
“雨花台最后一位烈士”成贻宾牺牲于南京解放前4天——1949年4月19日,年仅22岁。“新生十大信条”是他生前写给未婚妻的信,信中说,一个“新生”,一定有新的人生观、一定有丰富的学识、一定是有纪律的生活、一定有果敢的毅力、一定有高尚的品格、一定是勤俭的、一定是乐群助人的、一定是朴实的、一定是爱国家的、一定是有着高贵的爱情。如此超然,就在于找到了理想信念这个比自我“更大的东西”。
杨振宁曾问邓稼先,搞“两弹”得到多少奖金?邓稼先伸出两根手指,杨振宁猜:20万?2万?2000?邓稼先说,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他认为:这个事情能搞成,这辈子就是有价值的。植物学家钟扬33岁时执意辞去“副厅”,因为生命科学学科建设“火烧眉毛”。16年中,他带领团队在青藏高原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共4000多万颗种子。选择决定人生,价值观决定选择。心中有比自我“更大的东西”,生命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人生就有了不一样的价值。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有的人事业稍遇挫折就感叹“人生如此无趣”,沦为“受挫的理想主义者”;有的人“引爆流行却迷失于成功”,爆款而红,但其成功反孕育了他的僵化,最终输在优势;有的人对“本领恐慌”无意识,原本因本领强而受重用,后却因懈怠而本领不足,又因本领不足却不恐不慌导致懒政怠政。诸如此类,病根往往就在心中缺少“更大的东西”。生活在目标失灵状态下,不能慎终如始也就成了必然。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天爵就是仁义忠信,人爵就是官位俸禄。人生的误区,如孟子所言:“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古往今来,那些政治上攀附、经济上贪婪、道德上败坏,既想做大官、又想发大财的人,几乎无不是把“天爵”当敲门砖,得“人爵”而弃“天爵”。足见,止步于“第五需求”,“天爵”就会成道具;一旦丢掉“更大的东西”,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难免由“出色”沦为“出丑”。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就是与自己生命的约定,生命的奋斗过程就是奔赴这个约定的过程。以“更大的东西”为定盘星,方能在奔赴与生命的约定中不断释放生命强光,绝不会因浮躁而急功近利,绝不会因物欲膨胀而神魂颠倒,绝不会因小成即满而懈怠堕落。在对标找差中提升奋斗标杆,在见贤思齐中升华人生境界,在日常生活中磨砺理想信念,应成终身必修课。
一个超越自我的个人,必定是有大抱负、大情怀的人。一个超越自我的群体,必定能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