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即时新闻 >

英文热词“青年震荡”背后的震荡

2018-01-05 09: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英文热词“青年震荡”背后的震荡(环球走笔)
 
 
强 薇
 
  岁末年初,英国牛津词典公布了2017年度热词——“青年震荡”。
 
  这个略显生僻的词语,其实早在1965年就由美国《时装》杂志编辑创造了出来。上世纪60年代,英国青年在伦敦街头掀起文化运动,“青年震荡”代表着该文化运动对于整个时尚、音乐等文化产业的改变。50多年后的今天,“青年震荡”再度受到关注,但其被牛津词典定义为“年轻人的行为或影响对文化、政治、社会所产生的变革”。
 
  牛津词典的编者发现,英文词汇“青年震荡”去年出现的频率较前一年大幅增加了401%,其中政治上的“震荡”尤为明显。随着“千禧一代”到了法定拥有选举权的年龄,他们给一些反对党派的投票为本国政坛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去年6月的英国大选期间,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与年轻人积极互动,不仅令青年人的投票率大幅上升,也使最终的投票结果与首相特雷莎·梅的预期相差甚远。无独有偶,去年9月新西兰大选,年轻人的投票激增,这个词也随之成为当时的高频词汇。
 
  在全球环境下,“青年震荡”的英国烙印更为显著。当下,英国年轻人失业率高达12%,青年面临的冲击和压力几乎前所未有。一方面,“脱欧”进程给英国经济带来的动荡,使英国年轻人未来的生活充满风险和挑战。另一方面,英国的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阶层固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求职时,不少青年会由于口音、毕业院校而非个人能力落选;法官、政府公职人员等大部分毕业于学费高昂的私立院校,普通家庭望尘莫及。英国政府社会流动和贫困儿童委员会主席艾伦·米尔本不久前高调辞职,公开批评政府在缩小阶层分化、提高社会流动性方面鲜有作为。英国年轻人对社会、对国家产生焦虑和怀疑,进而衍生出变革的诉求,的确在情理之中。
 
  英国社会这一年来经历的“震荡”不仅仅来自于青年。政治上,虽然“脱欧”谈判终于走上正轨,但由于受到“悬浮议会”(即“无多数议会”)的掣肘,英国政府常显得“有气无力”;经济上,虽然迎来了久违的加息,货币政策有望走向正轨,但未来5年经济增速预期低迷,还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地位拱手让人。去年一年内连遭5次恐怖主义袭击,加上6月发生在伦敦的高楼火灾造成多达71人遇难,让整个英国的神经高度紧张。
 
  或许正是英国在各方面表现出的“不振”,才让青年带来的“震荡”如此显眼。青年们希望改变社会现状,积极参与到政治选举和社会变革之中,这未必不是希望的曙光。正如同牛津词典出版社负责人卡斯珀·格拉斯沃尔所言,在语言体系日渐反映出不断加深的不安和疲惫之际,“青年震荡”是一个少有的、带着积极语调的政治词汇。
 
  当然,青年之所以为青年,自是有其不稳定、不成熟之处。“青年震荡”要是用错了地方,无疑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动荡”。如何正确引导“青年震荡”,使其形成积极正面的社会推动力量,是英国政府要努力寻找的答案。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05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