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县致富有门道
循环农业有得干(乡村振兴在行动)
本报哈尔滨12月26日电 (记者郑少忠、谢振华)黑龙江省汤原县胜利乡的85后青年霍清滨,这两年一口气办了两家合作社:齐心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溯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养牛、养鸭,还种稻。乍一听,业务有点杂;细一唠,杂中有门道。小伙子流转了450亩土地,一签就是10年。乡亲们说他胆儿太肥,步子跨得太大,亏了可咋整?但霍清滨心里有底:循环农业,靠谱!
干净的牛舍里,肉牛正在享受美食。“西门塔尔牛,看这肌肉,多壮实!”看着牛,霍清滨乐在脸上。如果是干秸秆,牛可不会吃得这么欢,这些秸秆特殊处理过。牛舍外面的院子空地上,是一个个裹得满满当当的大包。“里面是喂牛的秸秆,前不久刚从稻田里拉回来。”霍清滨解释道,“以前,稻草没人要,喂牛牛不吃;现在,发酵了,牛抢着吃,长肉快。”
“秸秆变饲料,全靠省农科院送的‘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长久介绍说,稻草经喷洒益生菌溶液后,再缠膜裹包,在日光下厌氧发酵一两个月后,就成了有营养、易消化的黄贮饲料。院子一角,停了好几台农机。“搂草机、秸秆打包机、TMR全混合日粮搅拌车、粪肥还田抛撒车,花了上百万。”霍清滨一一介绍。
靠这些农机,合作社“循环”了起来:没人要的秸秆,变成牛爱吃的饲料;牛粪添加益生菌,通过阳光发酵房快速发酵,成为上好的有机肥;粪肥还田,再种植有机水稻。如此,秸秆有了去处,肉牛有了口粮,耕地有了肥料。
除了“牛稻田”大循环,还有“鸭田”小循环:鸭游稻田,吃掉杂草、害虫,促进水稻根系生长,鸭粪更是有机肥。农牧禽相融成链条,霍清滨尝到了循环的“甜头”。“去年11月,我们抓了190多头牛。喂益生菌秸秆,长得又快又壮,今年10月中旬出栏,卖了290多万元。扒拉下算盘,每头牛能赚3000元左右。”霍清滨说,稻鸭养了3600只,每只卖到五六十元,效益也不赖。霍清滨的大米是纯绿色种植的,同样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要按去年的价格,早就卖光了。好几家公司追着,要包销我们的大米。现磨现卖,销路一点不愁。”
目前,汤原县创建了5个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认证绿色有机食品标志37个。“高效益的循环农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计划到2020年,建设‘两牛一猪一禽’种养结合循环单元400个,有机水稻种植达到24万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17.7%以上。”县长徐凤军说。
近两年,汤原举全县之力发展循环农业,减少粪污2.5万吨、化肥使用量1500吨,既让黑土地肥了,又让乡亲们腰包鼓了。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27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