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乱象痴迷征”可以休矣(钟声)
常识告诉我们,一旦让恣意制造乱象者轻易得手,意味着还有更大的乱象在后面跟着
“政府职能失效—公众愤怒—政治混乱—政治失效加剧”。面对美国各地接连爆发的枪击事件、种族对立和抗议活动,布鲁金斯学会一位学者断言美国正在陷入基于政治系统自我组织能力慢性衰退的恶性循环,称美国患上了“乱象综合征”。
处理国内事务时,华盛顿尚未失去理性。“乱象综合征”背后,是美国当政者面对复杂社会矛盾的困窘无奈,以及党派利益至上带来的患得患失和懒政不为。
然而,具体到国际关系领域,华盛顿是否还有足够的理性,恐怕就很难说了。尽管美国仍是世界头号强国,但其维护霸主地位的实力明显减弱,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美国的决策者非但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反而心浮气躁地到处挑起事端、制造混乱,自以为靠浑水摸鱼这种小伎俩就能掌控世界。用“乱象痴迷征”来描述美国的病态外交,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参照前面列出的“乱象综合征”演进链条,我们不妨给“乱象痴迷征”也画张图:有效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大国感召力减弱—制造混乱—国际角色日趋负面。两个链条的差异在于,前者是美国社会深层矛盾和体制弊端这个大背景的产物,后者则直指美国决策者受霸权惯性驱使的心魔。两个链条的共性再清晰不过,那就是恶性循环。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是观察其“乱象痴迷征”的一面镜子。
亚太地区安全出现了什么危局,需要美国兴师动众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急匆匆赶来“再平衡”?南海上哪一条商船航行自由遇到了问题,需要美国航母群“护航”?某一个强国垄断国际话语权的时代过去了,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编排因果链的事干不成了。随便哪个国家,都要学会用事实说话。否则,不管打出的旗号如何“高大上”,也不管其话语体系看上去如何华丽,都是对时代精神的背弃,都是远离文明的恶行。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一种新的、建立在合作共赢基础之上的区域发展模式开始出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度过了“黄金20年”,合作取得长足发展,经贸关系尤其令人瞩目。如此辉煌成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自然也离不开中国作为南海最大沿岸国始终如一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切实行动,离不开中国在南海问题产生后几十年时间里保持的极大克制,离不开中国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的真诚努力。
然而,恰恰是这样一种需要倍加珍惜的大好局面,构成了美国“乱象痴迷征”在亚太地区尤其是南海发作的背景。为什么会是这样?道理很简单,“乱象痴迷征”链条的前两个环节就是“有效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大国感召力减弱”。于是,第三个环节“制造混乱”就随之而至,第四个环节“国际角色日趋负面”也跟着显现。
总是喜欢给别人立规矩的华盛顿应该明白,今天的亚太地区,共同发展才是最基本的规矩。美国如果不是按照这个规矩来制定和实施自己的战略,不是为共同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而是反其道而行,那它就无法摆脱“乱象痴迷征”的纠缠。
没有谁愿意看到世界头号强国彻底失去理性,这样一个国家对世界和平稳定造成的冲击也不难想象。可一旦遇上了,就要坦然面对、有力应对,毕竟自己的核心利益必须守住,世界的公道公平必须捍卫。更何况常识告诉我们,一旦让恣意制造乱象者轻易得手,意味着还有更大的乱象在后面跟着。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0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