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即时新闻 >

制壶“大匠”——董建民

2016-06-17 14:4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网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的广泛宣传,长兴紫砂以其质量、信誉的坚守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被广泛接受。说到长兴紫砂的名声和“壶”的制作与发展,有一个人不能不“说道!说道”!那就是紫砂制壶“大工匠”——董建民。
 
图:董建民正在敲打紫砂泥片
 
    一直以来,就想亲眼目睹一下董建民的制壶风采。6月8日大早,董建民大师换了件专门的衣服,一眼看上去还真有那么一种制壶的“大匠”味儿。只见他刚坐定,随手从一个大缸里’掏”出一块紫砂泥来放在制作台上。很快,右手手法娴熟地拿起一个小木锤,在“泥”上敲了起来。不一会,紫砂泥“变”成了长长薄薄的一片,然后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样片,用竹制“刀片”划分出一片一片来,随后就是切边、拼接、粘贴、围身筒、理身筒、装嘴等等一系列动作,据董建民介绍,一个紫砂壶毛坯的形成,至少要经过十多道工序。下午3点多钟,一个“中国印”的毛坯紫砂方壶就诞生了。
 
图:董建民根据尺度取片
 
    走出长兴博艺紫砂陶瓷有限公司的制作室,我又来到了董建民的紫砂作品展室。走进门,只见几只厨柜里装满了大大小小和形式各异的精品紫砂壶。据他介绍,这里的紫砂壶都是根据壶的制作难、易来决定壶的价格,特别是有一部分是与国内书画界知名人士共同合作、创作的紫砂壶,价格就会更高,有的甚至是不可能进行买卖地,比如:他与范曾、米景扬、韩敏、程多多等等,还有浙江省的钱大礼、郁重金等5老的合作、创作作品。
 
图:董建民在给壶装嘴
 
    “方寸之间尽显壶中之乾坤,宁静之时体载人生之感悟”。交谈之中,他读的这首诗词让我似乎感悟到了什么真谛,颇感制壶不易和壶中的深厚文化积淀。
 
    陈昌勇在紫砂行业也是有30年左右年头的人了,虽然他不会制壶,但对紫砂原材料和壶的制作可以说,也能评个一、二。目前他是董建民长兴博艺紫砂陶瓷有限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他说,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性格和特征。董建民制作的紫砂壶和他的人一样,大气、浑厚、有深意,同时,在大气、浑厚之中又不乏透着一种细腻、神韵和内敛。
 
    李静芷是个老紫砂艺人,也曾在其他制壶艺人的工作室做过,但这些年来一直在董建民紫砂工作室做。她这样介绍,董建民可谓是浙江长兴紫砂制作艺术的领军人物,1988年担任长兴紫砂厂厂长。在此期间,他竭力为长兴紫砂的发展创造出广阔的空间,那时的长兴紫砂产品也曾走出国门,远销海外,着实“火”了一把。特别是在1990年,经过董建民几个月独具匠心的精心设计、制作和烧制出来的巨型东坡壶《东坡提梁》,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高度称赞,该壶高2.8米、直径1.5米,成为了“壶”中的世界之最。其次,他制作的《中国印》紫砂壶,融合了董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茶文化的独特理解,也凝结了他对紫砂壶艺术创新的不懈追求。该壶长14厘米、宽6厘米、高17厘米,近6000字的陆羽〈茶经〉以微刻的形式刻在了壶的正反面,每个字还不到一粒米的二分之一大,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但每个字的线条、转折清晰可见,摸上去却光滑平整。此壶把传承与创新作为紫砂发展的最佳融合点,着重表达出了一种“壶”的精髓和一位“大工匝”几十年的紫砂情怀与娴熟的高超技法、技艺。2010年5 月,在浙江省(中国)第二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天工艺苑杯”金奖。
 
图:董建民在修饰刮毛坯壶
 
    通过几十年对紫砂的理解、钻研,董建民提出的传统壶艺应该融入现代美学的新思路,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紫砂的无声语言与完美的文化内涵统一起来,使之充分展现出“泥性”的刚、柔之美。他制作的传统仿古“壶“和瓜、果、花、木、虫、草等一件件仿生造型”壶“,无不透露出了浑厚典雅之美,向世人展示出了秦汉之器、青铜古器的浓厚、古朴、典雅、匠心之美。
 
    也有人这样评价董建民,虽说他在艺术和商业上都取得了双丰收,可他并没有停止对紫砂的钻研与奋斗的脚步。他与浙江大学纳米材料研究所、浙江树人大学杭州官窑研究所等几家单位联合攻关的“纳米氧化铝改性陶瓷抗胎裂研究”课题获浙江省2004年科学技术一等奖。他研究攻关的这一项目采用纳米材料制备、改性以及产业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模式,结合无机纳米材料的特点以及陶瓷产业发展需求,多学科交叉、多单位的联合,历经十多年系统应用研究,最终实现纳米改性日用瓷的产业化。
 
    为此,他的作品也分别被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等海内外众多藏家和相关博物馆所收藏。然而,这些年来,由于董建民对紫砂的独特情缘和匝心的创作,他的作品也缕缕在各种展览会、博览会上获得了众多的各种奖项。与此同时,他也头顶诸多头衔: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塑艺、陶艺中青年十大名师、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等。他制作的汉方壶、方盅壶、圆珠壶、井栏壶等等也备受业界和社会的青睐和关注。(记者余晓华口范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