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世博会吹起别样中国风
中国馆已接待观众50多万人次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张 磊 韩秉宸
当地时间6月8日上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开启。中国馆前,6.8米高的大红色中国结成为整个世博园区靓丽的风景;中国馆内,特别展出的中意建交45周年图片讲述着两国情谊的点滴往昔。这一天,中国馆成为游客们心心念念的必去之处,中国元素在世博园随处可见。
截至中国馆日当天,于5月1日开馆的中国馆共接待观众50多万人次,是米兰世博会参观人数最多场馆之一。此外,中国馆还接待了来自28个国家的89个贵宾团组、共计800多人,包括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
精心设计中国馆日
参展活动迎来高潮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滋养地球,生命能源”,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和文明古国,中国馆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农耕文化、现代农业科技和当前的农业政策。
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告诉本报记者,中国作为重要的农业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本次世博会上参展总体面积最大,投资总体规模最大的参展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精心设计中国馆日活动亮点,将中国参展本次世博会活动推向最高潮。通过世博平台全面阐释我大国外交战略和农业产品领域发展主张,进一步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软实力,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
升旗仪式结束后,世博大礼堂带有浓浓中国味的文艺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能容纳15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国内的一流艺术家表演的顶上芭蕾《东方天鹅》,唯美优雅的舞蹈《莲花心》,武术《太极人生》,改编的钢琴协奏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无不演绎和阐释着传统中国文化中“天地人和”的观念和哲学思想。演出结束后,中国馆外,红墙舞台上上演的贵州从江侗族大歌和浙江青田鱼灯舞,续写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对土地、自然的尊重。
随后,专程前来参加中国馆日活动的官方代表团和意大利嘉宾一起参观了中国国家馆,刺绣、茶道、甲骨文、花山岩画、两万多根LED发光“麦秆”组成“希望的田野”以及主题影片《团圆》,充分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
中国馆中特别设置了许多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展览项目,比如茶文化、北京烤鸭和杂交水稻等,令参观者印象格外深刻。
意大利瓦雷泽市市长阿蒂利奥·丰塔纳说,这是他第一次参观中国馆,但是中国食物已经深入意大利民心,在瓦雷泽市就有多家中餐馆。他还认为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政府总代表帕斯奎诺表示,本次世博会倡导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中国馆主题是“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这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中国在农业、粮食生产等方面具备多种技术和经验,中国政府高质量参展对世博会意义重大。
巧妙运用世博平台
促进中意务实合作
今年恰逢中意建交45周年,中国国家馆日着力打造活动,旨在运用世博平台,立足与意大利的双边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展世博平台上与更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阐释出既重视中意双边关系,又突出世博公共外交的深意。
姜增伟说,2014年6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意大利总理伦齐,双方就以2015年米兰世博会为契机深化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中国馆日活动期间,中方还举办配套的创新论坛世博活动和中意农业食品经贸合作论坛,促进双边合作。
8日下午在世博园举行的中意创新论坛世博活动,签署多项创新科技合作协议。一年一度的中意创新论坛自2010年开始举行,已成为连接中国与意大利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和中意国际技术转移领域的一个知名品牌,旨在加强两国创新交流,搭建两国创新资源合作对接的优质有效平台。
紧随中国馆日的步伐,9日还举办了中意农业食品经贸合作论坛。论坛邀请中意两国350位企业界代表参会,为两国农业食品行业的企业打造集产品展示、高层论坛、项目对接于一体的高端平台。中意两国均具有灿烂的农业文明,两国在此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农产品贸易额从2000年的2.5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1.6亿美元,年均增幅达11.6%。据说,北京烤鸭与意大利黑皮诺葡萄酒是绝配,陶莱西红酒配宫保鸡丁味道绝佳,终有一天,中意两国的消费者将得到更多更好的饮食选择。
意大利教育部长詹尼尼表示,世博正是意中双方增进双边关系、扩大交流的契机,意大利希望加强同中国在文化、科技领域的合作,中意农业食品经贸合作论坛、创新论坛世博活动正体现了中意合作的深化。中国是创业创新的大平台,正迎来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期。中国奉行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创新理念,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创新创业环境,切实保护创新者的知识产权。中意科技创新合作正走上新台阶。
(本报米兰6月9日电)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0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