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经济 >

人工智能计算 自主规划纠偏 教叉车学走路

2019-07-02 08: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工智能计算 自主规划纠偏
 
教叉车学走路(经济新方位·新职业看潜力③)
 
 
本报记者 刘新吾
  写得一手好代码,还练就了安装调试叉车的好手艺,刘东是个工作上的多面手。
 
  程序员、工程师、造叉车,研发人工智能叉车一年多,说他干什么的都有。如今,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
 
  “近几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强烈。”硕士毕业7年,从开发软件、光学检测仪器,到设计机器人……多方探索后,刘东最终选择了人工智能行业,“我想从事更有前景的工作。”
 
  同样盯上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的还有夏宏。
 
  重庆南岸区科技园,夏宏原本在此经营一家化工企业,主营橡胶和塑料。可是这几年,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率逐渐降低。“留在化工行业前途有限,必须开拓新路。”
 
  路在何方?产业结构升级,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当地大力支持智能产业发展。夏宏决定探路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智能叉车。
 
  就这样,寻找产业的刘东和寻找人才的夏宏一拍即合。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听上去很高深,日常工作是什么?
 
  搞设计、做仿真模拟、操作设备,刘东每天的日程忙碌而紧凑,目标只有一个——设计并完善叉车的人工智能算法。
 
  人工智能算法如同“类脑”。如果仓库中有东西阻拦,智能叉车要能先判断是人还是物体,再采取不同策略。即使脱离预计轨道,它也能自行判断并恢复正常轨迹。
 
  搞人工智能,可不只是坐在电脑前敲敲代码。
 
  “一个小孩,无论怎么教他走路,都还不够。他得自己实践,在摔跤中学习。”刘东打了个比方。智能叉车也类似,设计好后,要采集大量行走状态样本数据,通过数据集验证算法可靠性,并进行修改。
 
  这是工作中的一大难点。比如,叉取货物是否会发生侧翻?要不断调试,还要制造实物模拟,与仿真软件测试同步进行,才能完善算法。
 
  今年初,第一批智能叉车成功下线。普通叉车“叫它干啥就干啥,遇到新情况不会变通”。而在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加持”下的叉车,能够“举一反三”,自动规划路径、自行纠偏,实现智能驾驶。
 
  而且这款叉车能从两侧叉取,每取一次货物就能节省半分钟时间,一台叉车能顶四五个人;两侧叉取无需预留转弯空间,仓储效率更高。
 
  人工智能为叉车安上大脑,可观收入和稳定前景也让刘东和夏宏感受到了这行的巨大潜力。
 
  “刘东,不厚道啊,用个旧车对付我们!”几名生意伙伴前来参观,刘东只能连连道歉。客户催得急,新下线的货刚刚全部发往山东。虽然他们的产品价格不低,利润率超过五成,但暂时不用考虑销售问题,很多企业都有兴趣。
 
  听说一些学校已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刘东很振奋,“肯定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他也决定申请读博,把实践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虽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要学的还太多。”
 
  “与一些靠烧钱的行业不大一样,这行拼的是技术。”夏宏深有感触,企业转型,像刘东这样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功不可没,随着公司发展,将来还需要更多。
 
       
 
  链接
 
  产业结构升级呼唤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新的要求。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广泛运用,与此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大幅增长,形成相对稳定的从业人群。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和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4个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应运而生。这些新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
 
  (资料来源:人社部)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2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