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经济 >

行业巨头重燃战火,“十花汤”终于熬出头

2014-05-19 11: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加多宝与广药王老吉的这场战役,从狼烟燃起的那一刻,就没想过何时熄灭。

  法庭上,唇枪舌剑,各说各理;网络中,口水横飞,指桑骂槐;卖场内,大打出手,互相拆台……期间能用到的营销斗法,已无法单纯用“36计”来概括。加多宝更凭此战役,一跃入选全球MBA经典商战案例,影响之巨,可见一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觉到,这场颇有“持久战”意愿的对抗,已经对双方各自的品牌、市场、经销商、消费者,乃至整个凉茶行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内耗。而同时,也让诸如“十花汤”等“蓄谋已久”的新生代品牌,终于熬到了“出头之日”。

 

  数字里的水分

  人常说:商场如战场! 诚如此言,千百年来,生意场上的兵行诡道、尔虞我诈,似乎从来未曾间断,其中,更不乏经典案例,其巨大影响,即便在数年之后,仍会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加多宝与广药王老吉的“真假美猴王”之争,无疑是注定被载入史册的一个。

  从当年的娃哈哈与达能的商标纠纷开始,各种商标关联品牌的所有权问题,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媒体与大众眼中。关于“缺乏契约精神”的争论,更是随着加多宝与广药王老吉间的大打出手而被彻底引爆。

  两大凉茶品牌的前世今生,每个人几乎都已耳熟能详,记者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近一年来,虽然双方都在尽力晒出最漂亮的成绩单,但日益透明的市场信息,已经传递出两家品牌的前进速度正迅速放缓。

  据媒体报道,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曾表示,2013年加多宝销售总额约为200亿元人民币,而广药王老吉则马上宣布,2013年销量也达150亿元。这样,两家加起来就有350亿元。但据北京产业研究院调查数据,2013年全国凉茶市场总销售额为321.8亿元。

  显然,两家的数字“水分不小”。

  内耗的影响

  上海十花汤饮品有限公司品牌营销总监饶艳认为,通常厂家统计的数据是按照出厂数量来计算,但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是到底有多少凉茶流入消费者手中,而不是停留在中间的流通渠道。

  据记者了解,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大型超市中出售的加多宝与王老吉,大多是今年初生产,但去到佛山、珠海等二线城市,所买到的产品,则多是在2013年的库存。

  虽然双方对此都给出了诸如“提前备货”之类的说辞,但不可否认,高度重叠的产品定位,过度饱和的铺货空间,让加多宝与王老吉正面临走货速率变慢、消费者审美疲劳、库存风险加大的尴尬境地。

  饶艳认为,库存是快消品的命门所在。对饮品行业而言,如果无法有效盘活消费速度,出货变慢带来的库存积压、回款减慢,将直接影响经销商热情和厂家生产周期,并由此对整体营销推进造成阻碍。

  “品牌一旦做大,很容易患大企业病。太过注重营销技巧和广告投放,忽视市场的真实反馈与消费者体验,对品牌的成长和销售业绩影响巨大。”

 

  “十花汤”的杀手锏

  正如同硬币有双面,每一场惨烈的战役背后,总会有渔人得利的旁观者出现。从一开始就高举着“去油”大旗出现的“十花汤”,正是其中之一。

  与创立百年、耕耘十余年才成就今日地位的加多宝相比,“十花汤”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依靠“去油”概念重新做市场细分,自比与“去火”的加多宝,和“去困”的红牛三足鼎立,并果断地大手笔投放央视广告,与分众传媒强强联合……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营销策略,很快让名不见经传的“十花汤”,成为了年度黑马之一。

  不过在记者看来,这些都属于“表象”。有了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前车之鉴,“十花汤”显然在刻意规避单纯依赖广告带销量的误区。线下地推,才是该品牌进一步打开局面的杀手锏。

  这场战役便宜了谁

  进入5月份以来,“十花汤”已经在西安全市范围,开展了一场“百万金罐饮品大派发”活动,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拍下产品广告,即可免费领取一罐。近日更是针对母亲节,发出了“喝十花汤,让妈妈的话永远听不腻”的倡议,将产品功能与“孝道”巧妙融合,赢得了不少赞赏,赠饮数量也在母亲节当日大幅度飙升。

  无疑,互联网思维里的“免费为王”模式,在这里被再次得以验证。大批顾客蜂拥而至,产品赠送速度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有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十花汤”如此不惜血本的赠饮,根本就是赔本赚吆喝,得不偿失。不过饶艳则认为,只有让消费者先体验,切身感受到好处,才能真正发挥产品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不但不心疼,还要大胆送,大量的送,这些成本与消费者的认可相比,不值一提。”

  诚然,“十花汤”的大胆和自信,是否会获得相应的回报尚不可知,不过在加多宝和王老吉的争斗间隙中趁机突围,倒的确是“十花汤”捡的一个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