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关注 >

专家解读:稳增长是首要任务

2018-12-14 13:06 来源:人民网

  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根据往年惯例,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19年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和主要任务定了基调和方向。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已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将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有以下几方面看点。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

  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这次会议要求,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五位一体”,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全面小康,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和落实“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是明年各项工作的总基调。在经济工作方面,明年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

  稳增长处于五项工作之首

  会议提出,要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表明要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会大幅下调,预计在6.3%-6.5%之间,仍然要保持中高速增长。为了保障经济平稳运行,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五项工作,其中稳增长处于首位。面对国内外需求减弱和不确定性加重的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明年经济增速可能放缓,稳定经济增长也就成为首要工作。外需走弱风险加大,保护主义增强,将对我国出口带来较大影响。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准确把握国际环境变化,有效应对外部冲击。重要的是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全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年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在基建补短板,基建项目执行进度会明显加快。

  稳增长主要体现在进一步做好“六个稳”

  在稳增长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下,主要做好“六个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7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个稳”,10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六个稳”,这次会议要求进一步做好“六个稳”。在今年稳增长的基础上,明年将进一步全面落实“六个稳”工作。其中稳就业是首要工作,就业稳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稳金融是稳经济的保障,经济增长离不开合理充裕的金融支持,同时也要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稳外贸可能是明年的难点工作,当前外贸订单明显减少,明年出口增速下行压力较大。稳外资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降低准入限制,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稳投资的着力点在于促进基建投资恢复性增长,今年基建投资断崖式下滑是导致投资下行的主要原因,明年基建投资将有明显回升。稳预期就是要提振实体经济主体的市场信心,特别是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

  三大攻坚战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是今年的重要工作。本次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按照已确定的行动方案,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领域尚处在风险易发期,严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仍然是明年的重要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才能让经济发展更稳健。消除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明年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只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才能让经济发展更均衡、更充分。过去依靠粗放式产能扩张发展带来污染问题,现在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就需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三大攻坚战,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更是社会发展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促进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预计明年将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到实处,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快财政支出进度,财政赤字率可能会适度上调。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支持基建和补短板薄弱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可能将扩大。深入开展减税政策,减轻市场主体税负,激发经济增长活力。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注重流动性结构配置。定向偏松可能是明年货币政策执行中坚持的主题,具体实现方式可能会根据市场资金需求压力状况、期限结构情况而定。这次会议提出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协调配合,聚焦主要矛盾,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因此,明年将增强宏观调整政策的灵活性,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