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关注 >

中国淡定面对外企撤离 “智造”在欧洲发力

2015-03-01 15:36 来源:欧洲网

欧洲网讯 欧洲专利局26日在布鲁塞尔发布年度报告称,2014年共收到27.4万项专利申请,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在欧专利申请飙升两成。

德国财经网称,中国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最快,达到2.65万项,同比增长近两成。其中,美国仍高居榜首,本排第二,德国第三,中国和韩国排第四、第五。欧洲专利局局长认为,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显著,显示出中国经济充满活力以及中国强大的创新能力。

此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达92.8万件,同比增长了12.5%,而这也表明,中国专利申请已经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

这些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正走在从“世界工厂”转型技术创新的道路上。

随着中国在技术创新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华外资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些外国名企生产部门开始撤离中国,或转投他方,或回归本国。

据北京《中国经营报》报道,2015年的第一个月刚刚结束,松下电器发布了一份“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终结通知”。该通知称,“山东松下电子”的生产事业已于1月30日终止,并将开始企业清算手续。此同时其他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日本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船井电机、歌乐、三星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日本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国内,其中部分原因之一是日元近来大幅贬值,造成海外生产成本升高,但中国的劳动成本在过去几年内不断提升也是一个因素。

在生产线问题上动脑筋的不仅仅是日本企业。全球都在重新提出生产地点的问题。近日,微软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总共裁员9000人,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工厂。

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劳动力成本上升,本土企业崛起,超国民待遇逐渐消失,中国加强对整个市场竞争秩序的监管,这些都是外企在华“退潮”的重要因素。不过,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月底时曾就此表示,“总体上看,数量是有限的。目前还没有出现外商投资企业大规模撤资的情况”。

随着外企的撤离,中国经济必将会增添许多不稳定因素,中国也必然要失去一些与此相关的就业岗位和技术输入。

然而,任何成功都伴随着潜流。党媒刊发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沈丁立的文章称,即便有国外低端或高端制造业部分退出,中国人总还是需要工作的。只是进入到新时代,这就需要中国人更多地自主创业,同时努力成为拉动国内市场消费的主力。中企应该发展绿色产业,致力于先进制造,积极平衡制造业和服务业两端,多在附加值上下工夫。

另一方面,外资撤离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表示,出于对劳动力成本和市场要素的考虑,外企将制造环节从中国向东南亚等其它地区转移,属于正常现象。这是跨国公司进入全球公司发展阶段,为打造其全球价值链而进行的合理选择,也属于正常企业行为,不必大惊小怪。王志乐认为,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部分外资企业转移现象,中国还是应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与外资撤离相比,在中国的外企回流到其母国的现象更需要引起重视。回流的外企,特别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的企业主要是生产高端产品,这也是下一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它们如果大量撤离后果会更加严重。

相比之下,在中国的外企回流到其母国的现象更需要引起重视。回流的外企,特别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的企业主要是生产高端产品,这也是下一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它们如果大量撤离后果会更加严重。

在从“世界工厂”转型的“中国创造”的这条道路上,外资撤离必然使中国“有所失”,但有失才有得,这都是中国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