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关注 >

专家:欧盟产业在中国竞争力有所下降

2015-02-09 22:41 来源:欧洲网

欧洲网讯 据欧洲时报报道,中国海关总署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进出口数据呈现双降格局,其中中欧双边贸易也呈现“降温”状况,引发旅欧华侨华人关注。

对此,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朱振鑫分析称,中国春节错位(2014年中国春节在1月,当月工作日天数较今年少,春节因素导致去年1月份经济活动处于低基数)本应大幅提升1月中国出口增速,但海关总署的数据却显示1月中国出口同比降幅为1.3%,显示中国出口状况比较疲弱,这主要与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关。

对于1月中国进口总值同比跌19.7%,朱振鑫认为,这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中国内需疲弱所影响。

中国官方此前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降至49.8,是2012年9月份以来该指数首次降至50以下,外界关于中国经济持续放缓的担忧加大。

不过,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贸研究所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虽然1月中国贸易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遇到问题和压力,但实际状况并没有数据表面显示的严峻。

梅新育分析称,除了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影响外,随着中国加工深度提升,减少了中国外贸中的不必要环节,以及中国在芯片、集成电路等产品上实现了进口替代,这都影响了中国的进出口数据。

不过,梅新育也提醒,中国经济走势确实“偏冷”,输入性通缩压力不容忽视。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还显示,1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230.1亿元,下降5.3%,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5%。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2071.3亿元,下降4.4%;自欧盟进口1158.8亿元,下降6.9%。中国对欧贸易顺差为912.5亿元,收窄1%。

梅新育对此表示,1月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主要受到欧盟区经济不景气所影响。

而中国从欧盟进口总额下降,梅新育认为,这显示出欧盟产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同时,中国市场发生的变动也对欧盟商品需求造成影响。

“一方面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生了变动,这对来自欧盟的装备需求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反腐深入,中国市场对欧盟奢侈品的数量和价格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梅新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