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有这样一幕:得知“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家人喜极而泣,而邓小平坚毅地说道:“孩子们啊,我还可以干二十年。”个人的沉浮荣辱、辛酸困苦,相较于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算得上什么?“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邓小平同志在历史转折时刻,想的不是一己之安危,而是国家的兴亡。这种无私情怀和担当精神,令人感佩。
担当是承诺,需要用一辈子来兑现;担当也是超越,无碍于外物纷繁搅扰。为了研发新型核潜艇,黄旭华抛家舍业、隐姓埋名30年;杨善洲放弃优渥待遇,住毡棚,吃咸菜,硬是把荒山变成绿洲……有责任就要有担当,职业身份可能不同,工作内容可能迥异,但“担当”二字的内涵绝无二致。
现实中,也有一些干部,把待遇优厚视为履职的“回报”,遇事先打利益算盘、先看个人得失,没好处就拔不动腿,有困难则唯恐避之不及,遇到党风政纪收紧就抛出“为官不易”作挡箭牌。然而,责任摆在那里,困难挡在那里,如果不去干事、不去克服,干部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事业发展的契机又在哪里?心态决定状态,享乐思想多一点,奋斗精神就减三分;私心杂念膨胀一寸,奉献意识便后退五尺。一旦被名利诱惑缠住心,被庸俗交往绊住脚,被低级趣味拉下水,那么距离“跌倒”也就不远了。
担责也好,解难也罢,“担当”这块山芋果真烫手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为了卖粮给孩子筹学费,父亲挑着上百斤的稻谷健步如飞。孩子不解:挑重担子走那么快,不累吗?父亲的回答很简单:爱挑的担子不嫌沉。的确,担子就是责任,愿意担当就不会喊累。父母之于孩子,教师之于学生,干部之于群众,因为饱含深情,所以才不惧担当;因为不懈担当,又升华了深沉之爱。对党员干部而言,无私为民、无畏担当,是信仰的选择、人生的课题,朝夕于是,念兹在兹。
哪种责任才算大?小小服务窗口,作风不正就会难倒许多群众。怎样的担当才算难?治理泱泱大国,若为民执政就能“治大国如烹小鲜”。选择了心念苍生、一心为公,百姓疾苦面前自然不会袖手旁观,规章制度面前自然不会琢磨如何越界。坐不惯板凳、吃不惯简餐,退车腾房、减会削费滋生抵触情绪,改革攻坚缺乏主动作为,归根结底,是不是因为放不下心里的那个“小我”?
担当的另一面,是实干。当前,经济发展的难题,改进作风的考验,教育户籍医疗等改革的硬骨头,何尝不是检验干部担当的试金石?挑起重担向前走,需要开拓进取而不是坐等机会,需要无惧“辛苦指数”而不是盯着“回报指数”。只要为民情怀不游移,困难再多不畏惧,苦干实干就没有翻不过的高山。人生最好的时光是短暂的,用实干成就一段光辉岁月,是对百姓期盼的最好交待,也是对干部自己的最好馈赠。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曾谈到自己的执政理念,那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敢不敢担当是把重要标尺。把辛劳刻在年轮上,把承诺落到行动上,为政者才能交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答卷。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6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