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泓冰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刚刚落幕。书展场面异乎寻常地火爆,在数字化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读者仍有与纸质书晤面的热情,甚至还出现在门口排队长龙中抬价兜售入场券的“黄牛”,颇令人惊异。“一个不爱读书的城市,是没有希望的城市”,那么,志在建设一流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有这样一个定位于“文化盛会,百姓节日,理想书房”的读书节,且如此受追捧,确实能提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儿。
在这个时代,谁在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是很让人惕然的问题。有意思的是,书展前夕,上海媒体推出一张10本书的“解放书单”,由资深学者、出版人以及媒体代表,秉持“价值、高度、前沿”的取向精选而来,目标人群是“党政领导干部”,书目涉及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领域,有国人所撰如《之江新语》《甲午殇思》《科学外史》,也有西人所著《新金融秩序》《西方将主宰多久》《如何改变世界》,还有小说《蟠虺》以及文物鉴赏的《故宫藏美》……
党政干部能否读好书、善读书,确实兹事体大。曾有这么一个怪现状,大多数党政干部的阅读时间竟然低于国人平均值。据《人民论坛》杂志此前的问卷调查,约六成多党政干部每周阅读在6小时以下,而另一项调查中,国人每周阅读时间是8.1小时。这个足以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重要群体,如此忽略阅读,岂不令人惊惧!
试问,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与技术革命的更新瞬息万变的时代,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总和还要多,而当下中国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的任务也极其艰巨复杂,那些几乎不读书的党政干部,靠什么提高理想信念与文明素质?如何增强其治国理政能力?又如何能有科学决策的知识背景和人文关怀的基本素养?怎样脱离低级趣味、抵御浅层次的感官诱惑?追问他们不读书的理由,自然是公务繁忙,但不必讳言的是,没完没了的应酬,一顿饭要赶三四个场次,自然也就把阅读时间挤压到几近于无。
现在,八项规定不但遏制了公款消费,也把大量业余时间还给了党政干部。空下来的时间做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给出了答案:“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他还曾引用列宁的话,“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邓小平也说过:“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意味着,要当好官和清官,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者,静心把书读好十分关键。当然,对党政干部来说,读书还要善用,如同韩正同志在推介“解放书单”时所说,“要善于把读书学习所得所悟,转化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勇气、智慧和能力”。
一个人不读书,他的人生没有希望;一个城市不读书,这个城市没有希望;而主政一方的党政干部群体不读书,此地的改革进程与发展质量也会大打问号。况且,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本就有导向和风气引领作用,读好书、善读书,更是他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放下酒杯,拿起一本好书——对领导干部而言,这个看似微小的转变,如能推而广之,将会夯实为政之本。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22日 04 版)